辽宁举办国际工程产供链交流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辽宁省委、省政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工作方案,推动辽宁省企业纳入央企境外项目采购供应链,扩大辽宁省装备制造出口,带动辽宁省行业标准、技术和服务“走出去”,近日,由辽宁省商务厅、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主办的2025国际工程产供链价值创造暨辽宁—央企境外项目采购对接交流会在沈阳市举行。
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崔长征、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副司长王琦、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副会长于晓虹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报关协会、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的专家学者,来自通用国际、中冶科工、中铁国际、中石油工程建设、电建国际、中交一公局、中国土木、中国路桥、葛洲坝国际等近60家中央及地方行业领军企业以及沈阳远大、特变电工等164家辽宁企业近400位代表参会。
崔长征说,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引领下,国际工程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国际工程产业链供应链的价值创造愈发凸显其重要意义。央企实力雄厚、经验丰富、技术先进,拥有完善的全球产业链布局,具备强大的全球行业引领力和整体资源整合力,是辽宁企业借船出海、走向世界的重要高端平台。与央企在产业链供应链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对于辽宁企业而言,是学习先进经验、开拓国际市场的宝贵机遇;对于辽宁产业发展而言,能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辽宁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
王琦表示,产业链跨境布局是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途径,对于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推动产供链国际合作,特别是促进国际工程产供链价值创造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坚持创新发展,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二是加强服务指导,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服务支撑。三是深化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推动设计、施工、装备、金融等全产业链协同出海,形成优势互补的联合舰队,支持辽宁企业与央企加强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四是加强风险防控,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风险预警。
于晓虹表示,当前,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发展呈现新特点。一是融合发展成为业务模式创新的主流方向。“承包工程+”模式打破产业壁垒,企业通过加强与制造业、矿业资源等企业合作,促进产供链上下游深度协同,拓展了产业生态版图。二是科技创新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引擎,每次技术革新都为企业创造新竞争优势,全方位提升供应链的质量和运行效率,夯实发展基础。三是绿色已成为国际工程的鲜明底色。在“双碳”目标指引下,行业企业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以清洁能源技术、低碳建造工艺助力东道国绿色转型,推动构建绿色命运共同体。绿色基建正在成为国际基础设施投资合作重点领域,未来市场空间广阔,将带动绿色供应链在相关领域的发展。
会议围绕“共享国际基建新机遇共创产供链新价值”的主题展开分享交流,发言嘉宾涵盖研究机构、金融机构、承包商及产业链供应商、服务商各领域。
在辽宁—央企境外项目采购交流对接会上,活动精准锚定央国企及地方行业领军企业与辽宁本土企业间的对接需求,现场近200家企业展开交流对接,成果丰硕,多家企业围绕新能源开发、工程装备制造、房屋建材供应等领域达成入围及合作意向,为后续务实合作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