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提质 重庆农产品上行更向坦途

发布日期:2025-06-30 10:02:26来源:国际商报作者:
“哗啦啦——”随着一筐筐柑橘倾倒而下,在重庆市忠县3.6万平方米的亚洲最大柑橘分拣车间里,柑橘的大小、重量、水分、糖酸度等指标都需通过数字化分拣线的精密测试。

“哗啦啦——”随着一筐筐柑橘倾倒而下,在重庆市忠县3.6万平方米的亚洲最大柑橘分拣车间里,柑橘的大小、重量、水分、糖酸度等指标都需通过数字化分拣线的精密测试。日处理达1000吨的分拣能力让机械运转的澎湃动力裹挟着柑橘的清甜果香,为一件件优质鲜果穿上定制包装。未被选中的果品则上演“七十二变”,摇身成为果汁、果酒、精油、有机肥、畜牧饲料等衍生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和国际市场。

重庆市商务委市场体系建设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将提升优质农产品供给水平放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突出位置。通过打造特色优势供应链、提高商品化处理水平,以及拓宽电商销售渠道,内炼品质、外铸品牌,从量到质全面优化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产品上行。

目前,重庆围绕脐橙、花椒、腊肉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已形成供应链20余条;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利用率平均提高20%;新增冷库库容量超10万吨,促进冷链流通率平均提高15%。打通农产品外销线上渠道,农村电商市场孵化中品类、小品类农村电商品牌分别超300个、1000个。2024年,全市农村网络零售额实现493.6亿元,同比增长16.3%。

内炼品质

筑牢商品化根基

在位于巫山县物流园的特色农产品商品化处理中心,果蔬多功能四通道分选机配备视觉识别系统、内部品质扫描仪、称重传感器等,实现精准分选。“分选机投入使用后,效率比人工分拣提高20倍。”荣科供应链车间负责人邹林介绍。

秀山县率先建成集加工厂房、实验楼、研发中心、自动化水果加工流水线等为一体的大型产业园,实现年储存量1.2万吨,年加工柑橘等水果2.6万吨。随着项目建成投产,产业园年均产值超5000万元。

为增强农产品错峰上市和商品化处理能力,重庆区县在分级、加工、仓储、包装环节持续发力。不仅如此,区县还加速完善冷链基础设施设备和建设产地集配中心,构建起从田间到餐桌的温控保障体系。

忠县现代农业柑橘产业园开建60万立方米的低温冷库,推动实现“柑橘自由”,一年四季都有鲜果上市;新生港配套建设渝东北农副产品及进口肉类冷链加工集配中心,引入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冷库温湿度和冷藏车定位等,冷链运输温度达标率超98%,年处理肉类、水果等货物约5万吨。江津区建成中国西部(东盟)农产品冷链分拨中心,新增冷库库容2万立方米,实施冻库“氨改氟”技术改造及高温库升级。云阳县加速推进10万吨级三峡国际冷链物流港项目,打造渝东北地区首个大型物流园区,成为辐射鄂西地区及陕南地区的重要冷链物流区域枢纽。

同时,重视从源头赋能强化优质农产品供给,秀山县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建设柑橘、山银花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12个,优化品种结构和产业布局;建立茶叶、土鸡蛋等特色产品质量安全二维码追溯体系,强化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能力建设。

万州区因地制宜打造高山茶叶、道地药材、珍优渔业等七大特色产业链条,提升规模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建设,培育有效期内绿色优质农产品129个。万州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创建万州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玫瑰香橙”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三峡柑橘产业集群、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实验示范区核心区域。

外铸品牌

拓展影响力版图

立足资源禀赋,重庆区县以农业品牌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实施精品培育计划、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拓展线上营销渠道等举措,搭建起“品牌引领、产业联动、渠道赋能”的立体化品牌体系,为县域商业体系发展注入“催化剂”。

云阳县打造全国首个通过工商注册的综合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天生云阳”,建立“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机制准入退出机制和绿色、有机等认证工作体系,成为《品牌评价区域农业公用品牌》团体标准的研制单位之一,形成涵盖397个注册商标、70个“二品一标”农产品的品牌矩阵,食品类FDA认证数量居全市第一,上榜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前一百。

黔江区打造“黔江鸡杂”为特色农产品IP,通过发布百余期短视频、拍摄首部主题短剧、举办美食文化节等系列营销活动,相关话题网络曝光量突破2.5亿次,黔江鸡杂跃居重庆旅游美食榜前五。武陵山电商创业产业园区培育渣海椒、地牯牛等“十大网销爆品”,黔江羊肚菌、黔江高山冷水米入驻“东方甄选”等电商头部直播间,共计达成产销合作金额约3亿元。

秀山县依托设立电商品牌研究院塑造品牌,打造“武陵遗风”“边城故事”“秀山毛尖”等区域公共品牌,开发“奇麦记”等自有品牌128个,入选“巴味渝珍”农产品31款,上线本土商品1000余款,年网络销售额上亿元品牌5个;“啃一腿”入围CCTV中视购物“国货优品”,“辛家老店”入选“与辉同行阅山河”重庆市站热销产品,让农产品不仅卖得出、卖得远,更能卖上价。

此外,武隆区“寻味武隆”相继推动豆干等10个品类产品建立质量标准体系;丰都县“丰收之都”培育青双黑花生、栗子大米等地理标志产品;垫江县“惦记垫江”深入探索“公用品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运行模式……一批批质量过硬、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区域公用品牌在渝持续涌现。据悉,2024年,重庆“寻味武隆”“金佛山”等4个品牌入选全国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案例。

区县以农产品供给提质为纽带,串联标准生产、品质提升、渠道创新的全链条发展模式,正推动重庆农产品刷新颜值、增加产值、提高价值,上行之路更向坦途,勾勒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振兴图景,成为激活县域经济的强力引擎。(俞 芳)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