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经济爆发,情绪消费呼唤优质供给
近期,泡泡玛特旗下潮玩LABUBU热度持续攀升,以惊人的速度火爆全球,抢购热潮不断,甚至不少年轻人“溢价购买”,导致市场“一BU难求”。以LABUBU为代表的潮玩行业正在快速发展。淘宝天猫的数据显示,今年“618”购物节,潮玩行业6个商家成交额破亿元,近百个商家成交额破千万元,超2400家店铺实现同比3位数增长。
无独有偶。“禁止焦绿”等文创产品现象级走红、高价“撕拉片”销售火爆、AI比熊等萌宠短剧刷屏……专家分析认为,市场的火爆现象反映出消费群体对精神与心理层面需求的显著增长。这些品类的跨越式增长,背后是当代消费者将情绪价值转化为消费动能的发展趋势。
情绪经济成年轻人消费新风口
随着永乐2025春季拍卖会的一声槌响,一款初代藏品级薄荷色的LABUBU最终以108万元的价格拍卖成交,这只131厘米高的潮玩引发了全球艺术界与潮流圈的广泛关注。一位LABUBU收藏爱好者向记者表示,主要是被LABUBU兼具怪诞与可爱的形象所吸引,并沉浸于每个角色的独特故事设定,从而形成了情感联结。
在北京朝阳区星悦广场的超市中,正在挑选解压布偶玩具的张先生告诉记者:“工作压力大时,我会买一些解压玩具,例如捏捏乐、旋转陀螺等,以较为实惠的价格让情绪从‘内卷’中释放出来。”
“谷子经济”的火热也是代表之一。在北京王府井喜悦购物中心地下二层的二次元主题空间里,徽章、立牌、卡牌等动漫周边产品吸引了许多年轻人聚集于此。“这些动漫周边是我与朋友交流的重要话题,它们不仅让我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还让我有了情感寄托。”二次元coser(角色扮演者)王强对记者说。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4年中国新青年“兴趣消费”行为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在中国新青年消费需求类型中,“取悦自我”占46.28%,排名第二位。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与“情绪”相关的专利超过3700项,表明企业越发重视对情绪价值的挖掘。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记者表示,当代消费者正从功能满足转向情感渴求,年轻人职场高压下的孤独感催生解压经济,盲盒玩偶的收集行为本质是情绪代偿,社交媒体则充当放大器,短视频将小众情绪裂变为群体共鸣。“这是情绪经济爆发的核心动力。”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对记者表示,情绪消费爆火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压力大,大家需要情绪出口;二是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放大情绪价值;三是消费升级,人们更愿意为情感体验买单。
朱克力表示,经济增速放缓时期,物质消费边际效用递减,情感补偿需求正不断上升。“直播间观众为主播的一句共情话语下单,本质是算法精准匹配了未被弥补的情绪缺口。”
情绪消费是打通内循环的润滑剂
当下,不少企业开始抢抓情绪消费新增长点,迎合消费趋势积极掘金。专家认为,在此过程中,“共情营销”或发挥关键作用。
“商家要抓住红利,必须学会共情营销:一是产品要有故事,能引发消费者情感共鸣;二是打造沉浸式体验,让消费者身临其境;三是利用社交媒体,营造情绪氛围。”洪勇说。
随着Z世代成为消费市场主力,情绪消费潜力将加速释放,带来更多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尤其是在扩内需、促消费的背景下,情绪消费代表了一类极具潜力的消费升级方向,以优质供给匹配海量需求,是众多新入局者需要做好的功课。
朱克力建议,企业挖掘情绪消费的潜力,需重构产品开发逻辑,把情绪价值作为核心生产要素。“例如,在产品设计上,解压玩具的捏捏乐材质研发需结合触觉心理学,火锅店在推出套餐时辣度分级要对应不同压力指数。在服务流程中,美妆品牌可设置情绪诊断环节,根据消费者当日心境推荐彩妆方案而非生硬兜售。在场景营造上,书店可通过灯光色温调节、书籍陈列情绪动线设计形成沉浸场域。员工培训也亟须升级,店员应真实共情购物者的社交价值需求。”
朱克力认为,从政策端看,服务消费扩容升级的战略导向为情绪产业提供土壤。“情绪消费是打通内循环梗阻的润滑剂。传统耐用品增长乏力时,情绪型服务消费展现强弹性,周末市集手作体验的爆发式增长验证了情绪溢价对客单价的拉升力。在供给侧改革层面,应倒逼制造业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此外,需警惕非理性消费隐患。长期看,健康发展的情绪经济能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当消费者为博物馆文物修复课程付费时,实质是为文化认同情绪买单,这种高附加值消费对促转型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