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非传统风险助对外工程企业行稳致远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之际,日前,中国商务部、国资委等政府部门要求中央企业加强对外承包工程风险防控。“强内控、防风险、促合规”,建立新风险管控体系刻不容缓。
“目前很多企业风险管控模式存在漏洞,不能有效反映海外经营所面临的特定风险。”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面临的风险与机遇公益讲座上,华誉咨询创始人、总裁洪涛表示,很多企业对非传统风险认识不足,缺乏有效工具去衡量相关风险,导致项目受损。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必须将非传统风险纳入风险管理体系。
新冠肺炎疫情后,企业如果仍然忽视或低估非传统风险,将对海外业务产生巨大的影响。据了解,非传统经营风险是指社会、环境、治理、媒体、非政府组织、政治等相关的不同因素而带来的风险。管理非传统风险的关键是识别风险根源,在风险成为问题或威胁之前进行防范。
针对中资公司开展的200个国际工程项目的调查结果显示,对项目产生冲击影响的社会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当地社区利益受损、缺少补偿或补偿不公;影响当地生计依赖资源;与当地社会价值观产生冲突。环境风险因素主要包括生态系统恶化、环境污染、历史上反对过类似项目、饮用水和生活用水相关问题。治理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未与利益相关方开展有效沟通咨询、前期规划问题、缺乏透明度、分包商和供应商问题等。
洪涛强调,很多企业采用“灭火”式风险管理方式,出了问题再亡羊补牢,导致众多海外项目未达成预期目标。有数据显示,合同金额低于10亿美元的海外项目未成预期目标率为42%,合同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海外项目未达成预期目标率高达65%。
值得注意的是,合规经营并不能完全有效应对非传统风险。“许多发展中国家法律体系相对薄弱,对企业要求比较低,有些企业借机降低标准,从而错过了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传播中国价值观的更多机会。”洪涛称,对中国企业来说,建立强大的风险管控体系,关注更广泛的利益相关方,打造正面的海外声誉,将成为海外经营的重要事项。
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变得明朗前,工程企业可以做些什么?洪涛认为,企业应继续做好疫情防控。持续跟踪疫情影响,建立应急预案;健全境外项目环境、健康、安全管理;加强外派人员卫生教育和管控;与东道国卫生机构加强联系,推动项目周边社区防疫及卫生宣传,普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储备必要的生产、生活和医疗防护物资;为项目所在国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支援当地疫情防控工作。
洪涛特别强调,中国企业需要抓住机会,提前布局“后疫情时代”。一方面,扎实练内功,加强公司内部非传统风险管控意识,完善风险数据库,强化风险管控流程,将非传统风险纳入项目审批、管理及考核流程。另一方面关注海外风险,建立项目外部利益相关方数据库,加强外部利益相关方风险识别及评估,加强声誉建设,为后疫情时代做好准备。
在执行层面上如何遵循国资委要求、切实改进和提升企业内控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是企业当前面对的最大挑战。洪涛建议,企业可利用非传统风险管理工具维护管理生态体系。
首先,制定适合企业的政策文件。内容包括行为守则、供应链行为准则、环境保护和分包商行为准则等是应对非传统风险的利器。它不仅能展示公司卓越的企业文化,在遭遇危机时,还能为企业赢取时间,保护项目整体声誉。在没有遇到危机时,可以作为指导方针来监督分包商工作。
其次,建立适合企业的申诉机制。外部利益相关方在遭受到项目带来的负面影响时,可向项目方提出申诉。项目方在接收到申诉后,在一定时间内以适当的方式处理申诉,并告知申诉人处理结果。申诉机制为外部利益相关方提供了一个理性表达关切、解决问题的窗口,从而有效降低了外部利益相关方非理性举动(如抗议活动)发生的可能性。同时,申诉机制还有助于项目方及时发现问题,在问题没有累积发酵,影响项目进度、成本、声誉之前予以及时处理。
再次,通过社区沟通,赢得社会许可。企业根据对项目产生不恰当影响的程度,确定利益相关方并对其分类。比如,对于拥有更多权利的利益相关方,必须充分与他们沟通,所花费的时间相对较长。对有支持条件或保持中立的利益相关方,可以通过进行社区沟通努力赢得他们的信任。
最后,树立媒体沟通意识。媒体是企业对外发布信息,塑造企业形象的载体和工具,是海外项目建设的重点利益相关方,关乎到企业在东道国的可持续发展。对很多中资企业来说,与当地媒体打交道,仍然是走出去过程当中的一个短板。很多项目负责人选择埋头干事,以免引起舆论过多的关注。建议企业积极与媒体沟通,塑造良好的海外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