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时专访知名画家张霜红和于俊荣:以齐派艺术架起中西文化交流之桥

发布日期:2025-02-12 13:31:27来源:欧洲时报作者:李博洋
2025年“欢乐春节·中国庙会”活动于2月8日至9日在马德里西班牙广场盛大举行,吸引了众多中西方民众参与,共庆中国新年。

2025年“欢乐春节·中国庙会”活动于2月8日至9日在马德里西班牙广场盛大举行,吸引了众多中西方民众参与,共庆中国新年。在庙会上,中国知名画家张霜红携多幅中国画作品亮相,在西班牙中西文化艺术学校的摊位展示,以精湛的笔墨技艺展现齐派花鸟画的独特魅力,并与观众进行深入交流。张霜红2月8日在接受《欧洲时报》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这次真切感受到了西班牙马德里民众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喜爱和尊重,希望通过国画展示,让更多西方民众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以国画为桥,推动中西艺术交流

中国画家张霜红,無怨山樵(自号),1978年拜师学艺,师承齐白石入室弟子傅石霜,专工齐派写意花鸟画。

此次受齐派传人于俊荣之邀,张霜红怀着忐忑的心情,从北京赶赴马德里“欢乐春节·中国庙会”,希望借此机会让西班牙观众感受中国画的魅力。他带来的国画作品受到了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有的人一次便选购了三至五幅,还有的两天都来结缘作品,充分证明了中国画的跨文化吸引力。

此次庙会,他还特意创作了以中国国宝熊猫和西班牙国花石榴花为主题的作品,寓意中西友谊深厚。

在西班牙期间,张霜红还前往提森博物馆参观,亲身感受西方艺术的魅力。他坦言,西方绘画不仅注重光影和透视,也有不少作品以点、线造型,与中国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他深感中西方艺术可以相互借鉴,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艺术家推动两国文化艺术的交流。

于俊荣是西班牙中西文化艺术交流协会的常务理事,家族背景深厚,系清朝指画创始人高其佩的后代,而她的爱人高溥超的姨父是齐白石的入室弟子付石霜。自1980年代起,于俊荣与爱人常常拜访姨夫家学习书画,这也促使她对书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在家族的熏陶下,于俊荣一直将传承和弘扬中国国画艺术视为己任。

她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很荣幸这次邀请到张霜红老师来到庙会展示国画,这次的主要目的就是把中国的书画艺术推向欧洲。我在西班牙生活的这一段时间里,意识到中国国画在西班牙的传播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两国的文化应该是互相的,有交流的。要让西班牙人了解我们的国画,必须让它走出国门,展现中国国画的魅力。同时,中国的画家也应走出国门,才能真正理解西方艺术原作的美,从而实现中西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感的作品。希望经过努力,能够推动中西文化艺术的交流,特别是民间的交流,以便推动两国的书画市场。”

庙会上,姚敬大使与张霜红及于俊荣亲切交谈,高度评价他们在推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

童年启蒙:文化熏陶奠定艺术基础

张霜红的绘画之路起步于他童年时期的文化熏陶。他介绍称,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特殊时期,由于学校停课,他有了更多时间接触美术。他最初通过模仿电影《地道战》《地雷战》的画面,在作业本上绘制场景,甚至用化石笔(一种液叶蜡石材)在街道上作画,展现了极大的绘画天赋。后来,一位街坊青年引导他学习国画,并传授了“深浅阴暗,阴阳向背,笔墨丹青”等基本理念。自此,他便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的成长环境也为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艺术资源。他家住在北京琉璃厂文化街附近,常有机会观摩齐白石、徐悲鸿等大师的作品。他师从齐白石的入室弟子傅石霜,在其鼓励下坚定信念,走上专业画家的道路。这段师承经历对张霜红的艺术生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齐派传承与个人风格

张霜红的艺术风格深植于中国传统绘画,强调“笔、墨、纸、诗情画意”,并在创作中注重点、线、面的表现及线性书法用笔的书写性。为了深化这一风格,他曾系统学习中国书法专业,通过专业训练提升了中国画以线造型的能力,使点、线、面的书写性特征更加鲜明。

在描绘自然景物时,他追求“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画之间变化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这一书法理念,以精准的笔触捕捉自然物象的神韵。他始终践行“书画同源”之道,认为“字即是画,画即是字”,力求在作品中展现书法的笔墨韵律,使画面更具生动感。

在构图方面,他偏好斜三角构图或对角线构图,根据绘画对象及纸张尺寸,遵循起、承、转、结的节奏,合理安排疏密、聚散、开合、多少等元素,使画面更具层次感与艺术张力。他不断探索,使作品既承载传统笔墨精神,又展现出富有新意的画面结构,力求达到“新颖活泼、多姿多彩”的艺术效果。

创新突破:艺术与时代同行

作为一名国画家,张霜红始终秉持“笔墨当随时代”的理念,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他的作品不仅表现了齐派花鸟画的神韵,还借鉴了其他艺术门类的元素,使作品更具时代感。他向记者解释道:“在每一次创作新的主题作品时,我都要面对成功与失败的挑战。这不仅是技法上的探索,也是对自身原有艺术思想的突破与否定。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齐白石当年三度变法所经历的困境。”

齐白石曾在为方叔章作画时写道:“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发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君等勿怜,乃余或可自问快心时也。”张霜红表示,师爷齐白石在艺术道路上的不懈追求与勇敢变革的精神,成为他不断突破创作困境的动力,让我更加坚定地在探索中前行。

艺术追求永无止境

张霜红的艺术目标是让作品达到“具神、艺精、品高”的境界。他鼓励有志于绘画的人要坚持学习、不断临摹先贤大师作品,同时要师法自然,将个人情感融入创作。他特别喜爱紫藤花和鸽子,认为紫藤象征高贵,而鸽子则是和平的象征,这些题材在他的作品中频繁出现。

谈及此次在西班牙的经历,张霜红表示:“艺术是人类共享的,无国界的。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成为两国文化交流的纽带,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