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经济高度依赖出口,依赖全球产业链的稳定。在国际形势变幻莫测的背景下,与中国“脱钩”并不明智。德国媒体呼吁德国借中德建交50周年之机修复中德关系。
10月11日是中德建交50周年纪念日。50年来,世界风云变幻,中德关系虽有曲折,但总体保持了迅速、持续、稳定的良好势头,始终走在中国与欧洲国家发展关系的前列。
德国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保持旺盛活力。德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兴业,获益于中国富有活力的创新文化,也为中国充满活力的创新体系作出了贡献。
杜伊斯堡汽车研究中心专家杜登霍夫分析认为,中国正再次成为世界市场的“火车头”:上半年美国和欧盟市场新车销量分别下滑18%和14%,中国则增长了4%。
国际能源署(IEA)报告指出,目前中国在全球太阳能组件市场份额已超80%,过去十年中国对光伏产业投资超500亿美元(合486亿欧元),为欧洲的十倍,十大领先光伏企业均位于中国。
2011年3月,从中国重庆直达德国杜伊斯堡的首趟中欧班列(渝新欧)正式开通运营,到如今迎来第10000列重箱折列,中欧班列已成为中德、中欧合作发展的重要桥梁。
位于德国西南部的巴符州是欧洲经济实力雄厚和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深耕中欧合作多年的德国巴符州驻华首席代表魏博(Bernhard Weber)近日接受欧洲时报专访,从地方合作的层面讨论了中欧在生态环保合作方...
今年以来,受世界局势复杂多变、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产业链、供应链遭遇堵点,但中欧双向投资基础扎实,依旧展示出了较强的韧性和活力。中欧经贸合作延续快速发展势头,不仅体现出双方优势互补、互利...
德国专利商标局(DPMA)分析显示,重要技术领域2021年公布的中国专利申请数量大幅增加,在“数字通信技术”领域(包括5G标准在内的移动通信)中国申请专利4308件(+6.8%),超过美国的4115件(-2.4%)。
工博会期间举办“投资中国”系列活动是中德双方经济界和产业界应对疫情、携手努力、共克时艰的积极举措,将继续有力推动中德企业间的务实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