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友人眼里的 安徽花式过大年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大家都回家了,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在一起包饺子、吃团圆饭、放烟花,非常热闹。”身穿中国传统服装的希尔德·穆隆戈笑着对记者说:“最重要的是还可以收红包,我特别喜欢。”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到安徽旅游、就业甚至长居、永居。蛇年春节将至,安徽各地年味浓厚,广大外国友人也融入到欢乐祥和的氛围中,享受着欢乐时光。
希尔德·穆隆戈来自赞比亚,她还给自己取了个中文名叫“芈丽”。“2019年我来到安徽,已经在安徽度过了五个春节,刚来的时候很孤独,很想家,但是这两年不一样了。特别是今年春节,安徽省给我们安排了联谊活动,让我们很开心。”芈丽补充说,嫁到了宿州萧县,春节她也会买一些白酒茶叶之类的礼品带回她爱人的老家,送给家里的老人们。
今年春节是首个“非遗春节”,安徽组织了一系列欢欢喜喜过大年活动,各地也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和非遗文化展示,让“年味”更充满文化魅力。
在安徽举行的“我在安徽过大年”中外友人2025年春节联谊活动的剪纸非遗展位上,一位外国友人在剪纸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剪出一个精美的“小蛇”,她高兴地说:“我是属蛇的,今年是我的本命年,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剪纸,我喜欢中国文化,特别喜欢中国书法,正在一个书法学校学习。”
活动上,安徽特色食品、工艺品、年俗用品琳琅满目,现场还安排了剪纸、雕刻、糖画、面塑等非遗展演,以及舞龙舞狮、闹花船、踩高跷、变脸等年俗表演,引来众多外国友人观摩体验。
在糖画非遗展位上,制作精美绝伦的龙、蛇、马等图案吸引一批外国友人排起长队;面塑展位上一些外国友人围坐在一起学习捏面人和各种动物;太和花馍展位上一群外国友人争先恐后的拿着花馍拍照打卡……
来自乌克兰的阿琳娜是安徽师范大学的俄语老师:“我在安徽认识了现在的丈夫,我们有个小娃,也在学习中国非遗文化。春节会去我丈夫的老家过年,与家人团圆、包饺子、放鞭炮,特别热闹,我特别喜欢。”
同为安徽师范大学老师的桑桑来自法国,也在安徽度过了五个春节。“春节会和同事朋友亲戚们一起过年,中国的春节很热闹,我特别喜欢舞龙舞狮这些春节传统表演活动,我还喜欢中国书法、雕刻、剪纸这些传统文化。”桑桑说。
“咚咚咚呛咚呛咚呛……”一阵锣鼓声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六位大学生身穿汉、唐、春秋等不同朝代的服装,有的“骑着”毛驴、有的“抬着”旱船、有的挑着花篮、还有的敲起大鼓,在大圩镇圩西龙船队的指导下饶有兴趣地体验着闹花船。
“很久以前,发大水把庄稼都淹了,为了自救,老百姓就团结起来建圩,为了庆祝丰收,老一辈人就搞了这个闹花船,现在已成为非遗文化,逢年过节我们就到处表演,今年春节我们的档期早就排满了。”来自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的圩西龙船队队长孙国芳和队员们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编唱了起来。孙国芳告诉记者,她们可以随时把生活中的场景编到歌词里,即兴作词,即兴表演。
外国友人同安徽人民共同欢度蛇年春节,其乐融融,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