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非可协力创新

发布日期:2025-01-27 08:52:25来源:国际商报作者:宋 微 张永晴
下阶段,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非双方亟需创新合作思路,探索更为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携手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

非洲,这片广袤无垠的大陆,长久以来被视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之一。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中国与非洲国家携手合作,共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为非洲大陆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能。下阶段,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非双方亟需创新合作思路,探索更为高效、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携手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

加强治理经验交流以提升非洲自主发展能力。一方面,可以加强国家治理经验分享,提升非洲国家治理能力。在政治治理方面,中国强调以民主集中制为基础,确保社会的短期和长期的稳定与发展,这也可适用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现阶段的发展借鉴。在经济治理方面,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和营商环境改善的优势做法和经验教训可做理论化、系统化总结,结集为系列教材并对非洲国家经济领域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鼓励其将适用政策工具在中非合作产业园区进行试点,并加强后期的监测和评估,以提升非洲国家的政策执行能力,从而使非洲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国际资本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另一方面,充分赋能区域合作,凝炼非洲发展诉求。在区域治理层面,以中非合作论坛为依托、以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抓手,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础,在设计和落实发展举措的过程中,推动非洲国家之间的战略对接和融合,提升非洲大陆整体的凝聚力和一体化水平。在全球治理层面,以金砖机制等为载体,吸纳更多的非洲国家加入,扩大代表性、包容性和影响力,凝聚共识,提升战略协同,高效采取行动。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领域提升议程设置能力,将非洲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诉求和理念嵌入到全球治理中,推动全球治理公平和公正,同时共同创建能够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的新型国际组织和治理架构,推动普惠共赢。

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以扩大发展融资规模效应。第一,加大力度支持减贫和民生项目。针对赞比亚、马里等非洲最不发达国家,适当提升无偿援助的支持力度,支持建设供水、诊所、学校等“小而美”的民生项目,不仅可以迅速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可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注资非洲,扩大发展效应。针对安哥拉、尼日利亚等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国家,加大力度支持属地化职业教育,通过双边谈判推动当地政府在提供场地等配套设施的同时,鼓励中国企业积极参与设计提升用人需求的订单化培训,为提升就业技能、扩展知识转移作出更大助力。第二,创新发展资金组合,精准设计对经济基础设施项目的收益和风险分担。公路、桥梁、港口等互联互通类基础设施资金缺口是制约非洲现代化发展的瓶颈,也是中非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鉴于此类项目投资规模巨大、回报周期长、贷款收回的不确定性风险高,可积极探索“公私伙伴关系”(PPP)模式创新。同时,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严格审批流程,还要在贷款落地后及时追踪风险,提升资金管理的韧性。第三,为民营企业投资非洲提供保障机制。非洲国家普遍市场风险较大,民营企业的承受能力有限。因此,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中非“一带一路”建设,就必须为民营企业提供资金引导和制度保障。一方面,支持民营企业申请中非发展基金等开发性金融产品,给予雇佣非洲当地员工的企业以配套资金鼓励,并与政府提供的境外技术培训、鲁班工坊等形成有机配合;另一方面,支持民营企业以PPP方式参与中国支持建设的经济基础项目的运营,并为其提供风险补偿机制。

积极探讨三方合作以管控分歧拓展合作空间。第一,继续拓展与欧洲企业的第三方市场合作。“一带一路”建设的诸多行业,特别是基础设施领域仍旧采用了较多欧洲主导的标准与规范。同时,在港口等基础设施运营领域,欧洲企业也占据着相当的优势。例如,占据非洲港口运营最大份额的企业分别是丹麦马士基集团和法国博洛雷集团。基于此,有必要进一步推动中欧企业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搭建涵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投资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各方的比较优势,共同应对非洲国家有可能出现的市场失灵风险。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中国企业单独面对的市场风险和交易成本,也可以在合作中提升中国企业的运营能力。第二,积极探讨与美国的三方发展合作。在减贫和民生等领域,中国可以积极开展与美国的对话,探讨三方发展合作的可能性,避免恶性竞争,为中美关系的大局搭建对话协调的渠道。如在赞比亚、加纳等目前面临更严峻发展挑战的国家,探讨与美国企业以及私人基金会在农业、卫生等领域开展“小而美”的三方发展合作项目,为中美双方凝聚共识、增信释疑创造机遇,推动共建开放和包容的“新非洲”。

中非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和深厚的合作基础,这使得双方在追求发展的道路上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针对非洲面临的发展困境,中国始终秉持真诚友好的态度,始终强调平等互利的发展理念,倡导各国应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协同应对非洲发展挑战。当前,中非关系已整体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面对国际社会的诸多挑战,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也在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携手共建互学互鉴、普惠共赢、开放包容的“一带一路”,以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新力量。

(作者分别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