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投资协定与RCEP将为中国经济创造更广阔发展空间
7月28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与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以视频会议形式共同主持第八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达成了一系列成果和共识。
根据报道,双方充分肯定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特别是就公平竞争议题取得的重大进展,将继续加强督导,加快推进剩余问题的讨论,按照领导人确定的目标在年内完成谈判,达成高水平投资协定。这意味着,双方在某些有争议的领域出现重大突破,年内达成双边投资协定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与此同时,7月29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同日本外相茂木敏充通电话,强调中日都是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维护者和推进者,应继续坚定支持世贸组织、东盟+中日韩、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机制发挥应有作用,努力确保年内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茂木敏充表示,日方愿同中方一道,推动两国关系积极向前发展,支持加快完成RCEP签署。
最近几年,中国一直积极推动中欧投资协议、RCEP等谈判。根据去年达成的共识,今年应该完成中欧投资协议谈判,各国年内完成RCEP的签署。随着今年疫情在全球蔓延并严重冲击经济,世界各国能否同舟共济,共同维护全球经济金融和市场预期稳定,推动全球经济恢复性增长,确保供应链安全以及贸易物流畅通成为一大考验。在这种背景下,按照计划完成中欧投资协议谈判以及签署RCEP将经受考验。
“后疫情时代”,世界会面临两种矛盾的趋势,一方面,一些国家可能出现保护主义抬头和泛滥;另一方面,为了推动全球经济恢复性增长,需要各国协调政策,共同努力。与此同时,疫情期间全球供应链受到冲击,以及新的产业革命正在爆发,使得未来全球经贸格局面临不确定性,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会受到影响。
幸运的是,RCEP早在去年就结束了全部文本谈判,除了印度不久前决定不加入RCEP外,其他成员之间并不存在贸易冲突和结构性的矛盾。尤其是今年以来,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之间正在形成新的分工与供应链体系,经济区域性加强。因此,如果能顺利签署,这将极大提高区域内的经济一体化程度。
多年以来,中国一直推进与美国、欧盟的双边投资协定。中美双边投资协定在短期内不可能实现,但中欧双方都有强烈意愿结束长达七年的谈判,达成中欧投资协定。中国已经与欧盟28个成员国分别签订了26份双边投资协定,签署中欧双边投资协定不是一件难事,但是在少数关键问题上遇到障碍。
从第八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结果看,双方有决心解决这些障碍。首先,双方都坚定支持以规则为基础、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具有共同的价值基础。其次,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进入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阶段,具有产业优势的欧盟很希望参与这一进程,并为经济复苏增加强大动力;中国则致力于全面扩大开放,与国际规则接轨,并希望引入竞争,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欧盟达成高水平投资协定,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
我们正面临一个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要在坚持多边贸易体制与自由贸易理念、推动全球合作方面主动参与塑造未来世界新秩序,对全球开放发展起到引领作用。中国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只有更深地融入世界,才能在发展自己的同时影响世界。
如果中国在下半年签署RCEP与中欧投资协定,将成为中国新一轮扩大开放、更深融入全球的标志性事件,成为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已经实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在公平竞争方面,应该认清世界发展趋势,抓住全球“后疫情时代”即将到来的时机,完成中欧投资协定与RCEP的谈判,化被动为主动,为中国经济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