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强两会建言:大力拓展国外农业投资市场
2020年是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连续第九年参加全国两会。延续以往多年的脉络,这一次杨国强一共带来了三份提案,农业、脱贫扶贫、机器人依然是其关注的重点。
据时代财经了解,这三大方向目前也是碧桂园在地产业务之外的发力点,农业、机器人目前已经与地产并列为碧桂园的三大产业,而参与扶贫多年,碧桂园的帮扶项目至今已经涉及16省57县。
大力发展海外农业
“40年前我种田,40年后我还是回去种田”,农民出身的杨国强在2018年正式宣布进军农业,并迅速成立了“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负责运营。
两年多的实践令杨国强意识到,农业不仅仅要在国内发展,还需要把范围扩张到海外。当前,我国耕地、淡水等资源相对紧张,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偏低。而据有关资料统计,“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拥有可开垦耕地面积1.2亿公顷,相当于我国耕地红线保护的总面积。
杨国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开发利用全球丰富、优质农业资源,大力拓展国外农业投资市场,是实现农业优势互补、构建持续稳定的农产品供应网络的重要途径,能为国家粮食安全增加新的砝码。
他还进一步指出,随着机器人、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被不断应用到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农业走科技化、智能化的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加快布局“无人农场”应用场景,广泛应用农牧机器人新技术,全面提升农业产业链自动化水平将成为占据全球农业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手段。
为此,杨国强提出了两大核心建议:第一,支持农业重点企业大力参与全球农业投资开发,建立海外农业基地。完善农业企业“走出去”总体规划和协调服务机制,引导和支持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优质农场、牧场,在风险较小的国家租赁或购买闲置土地,增加基础设施、农业机械及化肥农药等生产要素投资,大规模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立海外农产品生产基地。
第二,以企业为主体,试点打造规模化无人农场,提高农业生产力。依托国内外重点农业企业智能化领域系统集成优势,在国内外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一批规模化、有重大影响力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和无人农场,构建集粮食种植、收割、仓储、加工、运输于一体的无人化现代农业产业链,形成流水线、农业工业化,从而达到综合投入利用的效益最大化,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绿色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时代财经获悉,第一个“无人农场”已经有了雏形。2019年10月,碧桂园农业宣布与黑龙江省建三江管理局联手在二道河农场建设1000公顷的大型无人作业示范农场。目前,这个大型无人作业示范农场已经进入实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