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打造农业国际合作新样板

发布日期:2020-04-30 11:40:59来源:国际商报作者:何芬兰
陕西先后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现代农业领域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哈萨克斯坦农业部等20多个丝路沿线国家的政府部门签订了农业合作协议;建成国际合作平台13个,组织实施国际合作项目120多个,布局建设了中哈、中澳、中德、中俄等一批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园区。

三年前的4月1日,陕西自贸试验区挂牌,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

三年后的今天,陕西自贸试验区这块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165项试点任务基本完成,累计形成创新案例370个,其中16项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或得到国务院和相关部委通报表扬,53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

而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当下,陕西自贸试验区更是不忘使命,利用制度创新先行先试的优势,实招妙招频出,全力推动促外资稳外贸落到实处,为进一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开拓前行。

打造农业国际合作新样板

服务西部大开发国家战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是陕西自贸试验区的重要使命。杨凌片区发挥在农业国际合作领域的“领头雁”作用,成为中国现代农业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创新发展的新样板。

先后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现代农业领域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哈萨克斯坦农业部等20多个丝路沿线国家的政府部门签订了农业合作协议;建成国际合作平台13个,组织实施国际合作项目120多个,布局建设了中哈、中澳、中德、中俄等一批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园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丝绸之路沿线17个国家的85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累计为100多个国家培训了包括30位农业部长在内的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2900多人,培训涉及现代农业经济管理、节水灌溉等11个领域……杨凌片区通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国际“朋友圈”日益扩大,农业国际合作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

全球知名的种业巨头先正达已落户杨凌,将打造世界顶级种业技术工程中心和产品生产中心;美国嘉吉、阿根廷凯茂等一批世界知名农业企业投资杨凌;总投资100亿元的绿地世界城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入区建设;加拿大麦肯集团马铃薯深加工、凯儿库干细胞科技产业园等一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如今,杨凌已然成为农业国际合作的高地和外商投资的热土。

除了杨凌片区在农业领域的“独树一帜”,陕西自贸试验区的创新成果实则已遍地花开。据陕西自贸试验区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翟北秦介绍,陕西自贸试验区一方面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取得新突破。与此同时金融创新步伐也在加快,“通丝路”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服务平台功能不断扩展,总结形成了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长安E贷”线上体系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等一系列创新成果。另一方面以提升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为重点,开放型经济发展迈出新步伐。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开放度和透明度;推进贸易监管制度改革,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

战疫助企促外资稳外贸

作为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三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不辱使命开拓进取成绩斐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又赋予了这块改革开放“试验田”新的重任,即利用制度创新先行先试的优势,见招拆招,全力推动促外资稳外贸。

陕西景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呼吸机、检测仪、麻醉机等医疗器械销售的公司。新冠疫情发生后,该公司积极为合作医院提供抗疫设备以及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用品。由于上游客户要求全款购货且必须现金付款,导致医院周转资金紧张,急需贷款帮助。在了解到企业困难后,陕西自贸试验区经开功能区及时与建行沟通联系,通过“云义贷”产品,在短短一周内为企业成功申请到123万的贷款,利率降为4.1%,为该公司解了燃眉之急。

为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帮助小微企业解决疫情期间存货积压、资金链承压、融资难的问题,陕西自贸试验区经开功能区升级“税-银-企”合作机制,联合建行推出为医疗、防控等医药全产业链以及受疫情影响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专属信用贷款--“云义贷”,助力企业复工复产。2月份以来,“云义贷”产品累计为受疫情影响的31家小微企业提供贷款5726万元。

除了“有温度”的金融服务方案外,陕西自贸区各功能区还创新招商工作方式,通过“云上生意”稳外资。3月18日,世界500强“NEC Solution Innovators”创新中心落户陕西自贸区能源金贸区功能区,这是西咸新区通过跨境“云签约”,与投资方企业负责人进行视频会议,最终拿下的项目“大单”。通过“云签约”,俄罗斯“Prime Torg”进出口公司与“一带一路”贸易之家将开展更加广泛的贸易合作,中白工业园与华和国际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也达成合作协议。

疫情导致航空、公路等运输方式多方受阻,陕西自贸区发挥“班列+自贸+综保”叠加优势,中欧班列“长安号”坚持常态化开行,成为一条高效的国际运输“黄金通道”。截至3月15日,“长安号”已累计开行450列,运送货物超过37万吨,是2019年同期的两倍左右。

展示出强大生命力的“长安号”,为陕西连通世界构建起国际物流大通道,成为了合作共赢强平台和产业集聚新枢纽。而彰显着试验田先天优势的陕西自贸试验区,也逐渐成为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点。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