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东欧深挖经贸合作潜力
当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不断升温,投资额和贸易额快速增长。在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进一步挖掘中国与中东欧合作潜力是各界热议的话题。
合作潜力巨大
“我感受到中国消费者对中东欧的特色商品有很大需求,我们还将通过参展和电子商务等渠道进一步开拓市场。”浙江善顺泰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镱迈从事中东欧商品进口多年,他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此感慨道。
发出这一感慨的不仅有中国企业。波兰一家糖果企业负责人奥尔迦·布丘恰努(Olga Buciuceanu)告诉国际商报记者,公司主要向中国出口波兰巧克力和其他各类糖果,去年销售了100多箱糖果。“潜力还很大。如果我们找到代理商,对中国的出口还可以扩大。”
“在关注‘17+1’合作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认为还有更大的潜力来进一步扩大和推进我们的合作。”捷克共和国工业和贸易部副部长马里安·皮尔哈表示,目前,捷克的汽车、航空、机床、金融等领域的产品已经进入中国市场,捷克也有很多中国的绿地投资项目。现在,随着中国四条航线直通捷克,跨境电商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以及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捷克在向中国出口通航飞机、尖端医疗设备和高品质农产品以及投资合作等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额和投资额在不断上升,但从绝对值和所占比重来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潜力仍然巨大。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与中东欧16国的贸易额占中欧贸易总额的比重从不足10%上升到13%,总额只有822.3亿美元,中东欧农产品对华出口占比较大。中国与中东欧16国的投资存量占中欧的比重仅为2%左右。
深挖潜力正当时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不断取得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议题。”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陈新认为,最重要的一个议题就是如何深挖经贸合作潜力。
陈新分析称,目前,中国与中东欧投资面临着两大现状:一是并购标的不多,因为中东欧国家优质的技术创新企业在转轨中被跨国公司占领;二是绿地投资机会不多,因为中东欧国家对产业链中高端产业的投资需求较大,而中国目前中低端产业居多。
“我们要转换思路,探索新的机遇。”陈新强调,要从产业链角度出发,摸清各自的产业优势,在互补合作中实现共赢,比如信息通信、汽车产业、五金、卫浴等产业以及一些新的技术领域合作机会较大;在贸易方面,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和中欧班列开通等,正在为深挖贸易合作潜力提供有利机遇。
“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在罗马尼亚的注册资金已达4.6亿欧元。我们鼓励更多的中国企业家到罗马尼亚投资,特别是在能源、基础设施、IT和农业领域进一步释放合作潜力。”罗马尼亚营商环境、贸易和创业部国务秘书加布里埃拉·米哈埃拉·沃伊奇勒表示,罗马尼亚建立起更加完善、更加平衡的基础设施;提供了非常有竞争力的税收政策,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税率较低;与欧盟和中国的联系都更加紧密,不断扩大开放,投资和贸易的市场空间巨大。
商务部投资促进局局长刘殿勋表示,下一步,中方愿在继续支持欧洲一体化的基础上积极深化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加强“一带一路”倡议与中东欧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利用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经贸促进部长级会议、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等机制和平台,推动实现双方合作共赢、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