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高水平开放合作再迎里程碑
5月20日,中国—东盟经贸部长特别会议以线上方式举行,双方经贸部长共同宣布全面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据悉,下一步,中国和东盟十国将加快推进各自国内程序,积极推动今年年底前正式签署3.0版升级议定书。
业内人士认为,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与保护主义抬头,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全面完成这一里程碑事件彰显了双方坚定维护自由贸易体系的决心,释放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信号,为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新动能。
意义重大——
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
凝聚共识树立典范
作为中国和东盟领导人确定的双方经贸合作优先事项,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是维护和深化自由贸易的强大旗舰。在当前基于规则的国际经贸体系面临冲击的形势下,双方全面完成谈判,具有特殊重大意义。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会长马建春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的全面完成,再一次体现了中国和东盟国家对自由贸易精神和原则的尊重,体现了各方对多边贸易规则的尊重。“双方在谈判过程中也充分彰显了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精神。这表明各方只有相互尊重、平等对话,才能更好达成共识;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中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和重要投资伙伴,互为彼此主要市场,在反对保护主义、维护自由贸易方面有着共同立场。
“在当前个别国家实行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和破坏多边贸易规则的背景下,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全面完成更显意义重大。”马建春认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以合作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给国际贸易造成的不利影响,树立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合作典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召开的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强调,要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努力开创周边工作新局面。“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是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部分。”马建春说。
商务部研究院亚洲研究所所长袁波研究员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地缘政治挑战不断,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措施日益上升,中国与东盟国家更需要充分发挥中国—东盟自贸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自贸协定的积极作用,共同打造高水平的区域开放合作平台,为企业提供稳定可预期的制度性合作环境,进一步释放区域经贸合作的巨大潜能。
亮点纷呈——
以高水平规则
打造稳定高效的合作机制
记者了解到,3.0版包含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标准技术法规与合格评定程序、海关程序与贸易便利化、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竞争和消费者保护、中小微企业、经济技术合作9个新增章节,既涵盖中国—东盟自贸协定现有领域,也包括双方具有巨大合作潜力的新兴领域。值得一提的是,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是中国与东盟首次达成各自经贸协定中最高水平的章节。
袁波认为,3.0版在现有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和RCEP基础上,拓展数字经济、绿色贸易等新兴领域合作空间,同时加强标准和规制互融互通,促进贸易便利化,反映了当前区域合作的热点和亮点,为全球范围内探索更加稳定高效的合作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国与东盟各国将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和供应链互联互通、竞争和消费者保护、中小微企业等新领域相互作出承诺并加强合作,这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深入发展。”马建春说。
“3.0版涉及的很多章节内容都与我们的外贸业务息息相关。”山东潍坊拓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婷对此十分关注,她告诉国际商报记者,公司主营农用机械设备的生产和研发,产品主要出口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
“特别是近两年,在培育新质生产力和绿色贸易的带动下,公司加大了对新能源农用车辆和园林工程车辆的研发投入力度。”高婷注意到,3.0版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可持续能源等绿色产业的贸易投资合作;此外,其专门设立的中小微企业和经济技术合作章节也将助力企业进一步搭乘政策东风,扩大同有关国家的经贸合作。
基础更实——
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
注入更多活力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的全面完成,进一步强化了中国与东盟各国在经贸合作方面的制度性安排,夯实了以规则推动合作的基础。”马建春表示,这既是双方合作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要求,也是合作行稳致远的引领和保障。
根据中方公布的数据,2024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达到6.99万亿元,同比增长9.0%,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5.9%。东盟已连续5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连续16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今年以来,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进出口延续了良好态势。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前4个月,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2.38万亿元,同比增长9.2%,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6.8%。其中,对东盟出口1.48万亿元,同比增长12.6%;自东盟进口8951.7亿元,同比增长4%。双方继续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
袁波分析,中国与东盟贸易往来持续向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对东盟出口多样化的产品,为东盟国家发展制造业、建立国内工业体系以及促进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提供了重要助力;另一方面,中国从东盟进口大量农产品、食品以及电子零部件等,不仅增进了中国国内消费者的福利,同时也为国内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马建春看来,上述亮眼数字的背后不仅仅是商品的往来,也折射了双方在产业链供应链方面的合作,反映出当前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经贸合作的互补性,反映出加强合作给中国与东盟各国人民带来的利益和福祉。
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取得重大进展的背景下,双边经贸合作将打开更多新空间。根据3.0版,双方在海关程序与贸易便利化、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等多个方面,较现有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和RCEP实现增值。
马建春认为,下一步,中国与东盟国家应加快各项举措的落地,进一步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双方企业合作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在继续加强传统领域的贸易和投资合作的同时,拓展新兴领域合作,加快构建跨境产业链,为双方人民带来更多福祉,同时也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更多动力和活力。
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变乱交织、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全面完成,彰显了双方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决心。展望未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将秉持合作共赢精神,向着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