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加快推进 进展积极
近年来,在中非双方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中非经贸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特别是去年9月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对非合作“十大伙伴行动”务实举措,为中非合作注入了巨大的动力。当前,这些工作落地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积极进展?
在5月21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部长助理唐文弘围绕上述话题进行详细介绍。他表示,2025年是“十大伙伴行动”落实的关键之年,商务部将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会同有关各方加快推进各项举措落实工作,为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一国一策”——
落实“十大伙伴行动”
“商务部高度重视‘十大伙伴行动’落实工作,峰会闭幕后即会同相关部门与非洲各国开展了多轮对接,采取‘一国一策’方式制定落实举措,举办‘十大伙伴行动’解读和落实研修班,汇聚合力。”唐文弘说,截至目前,相关举措落实工作已取得积极成果。
在贸易繁荣和产业链合作伙伴行动项下,给予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于2024年12月1日正式实施;同非洲20多个国家签署了共同发展经济伙伴关系框架协定;举办“云上大讲堂”非洲专场,600名非洲电商领域代表参加。峰会闭幕以来,中国企业对非洲新增投资133.8亿元;举办18场中非中小企业对接活动,培训800多名中小企业经管人才。
在互联互通和绿色发展伙伴行动项下,已立项实施18个基础设施联通项目,涵盖铁路、公路、航空、电力、通信等领域;支持非洲进出口银行在中国发行22亿元熊猫债券。立项实施9个清洁能源和绿色发展项目;设立中非绿色产业链专项资金;举办中国—非洲和平利用核技术合作推介会,向30余个非洲国家分享中国核能发电及综合利用等技术。
在卫生健康和兴农惠民伙伴行动项下,依托科摩罗等非洲4国中医药海外中心开展抗疟培训、中医诊疗等合作;与津巴布韦等5国共同实施“微创医学”计划;培训540名公共卫生专业人才,派遣508名医疗队员。通过提供物资、派遣专家等方式对加蓬等4国农业示范中心提供支持;派遣200名农业专家;已启动85个农业减贫示范村项目,培养195名致富带头人。
在文明互鉴和人文交流伙伴行动项下,立项实施贝宁“鲁班工坊”升级改造项目;向非洲提供近9000个研修培训名额;立项实施18个人文交流项目;邀请非洲近400名文化和旅游人才来华研修。
支持参与——
非洲现代化成效显著
唐文弘介绍,非洲自然资源丰富多样,人口红利巨大,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中国积极支持和参与非洲的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双方开展了富有成效的互利合作。
在工业化方面,中国在非洲参与建设铁路、公路、港口、电力、能源等基础设施,帮助非洲改善产业发展的条件,为非洲加快工业化打下更好的基础。中国企业在非洲参与投资建设一大批产业园区,对非洲国家招商引资起到“筑巢引凤”的作用,带动形成产业集群,推动非洲国家制造业发展。
在农业现代化方面,中国农业专家通过传授技术、改良品种等办法,提升非洲国家水稻、木薯等重要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帮助非洲国家提高粮食自给率。菌草技术进入非洲多个国家,成为帮助当地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致富草”“幸福草”。中国企业在非洲建设橡胶、腰果、剑麻等加工厂,有效提升当地加工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
唐文弘表示,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非双方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领域的合作,既要立足非洲实际,发展加工制造业等传统产业,也要拓展新兴产业等领域的合作。
接下来,商务部将从三方面着力加大合作力度:一是创新发展。中国愿与非洲国家在新科技、新能源、新产业领域保持密切交流,支持非洲加快发展数字产业,抓住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机遇,通过技术赋能推动产业升级。二是绿色发展。中国将继续向非洲提供新能源技术和产品,加深非洲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的绿色底色,支持非洲能源转型,提升环境可持续和气候韧性发展能力。三是人才培养。中国愿同非洲国家加强职业教育合作,通过建设工程技术学院、鲁班工坊等,帮助非洲国家培养一批工业化、农业现代化领域的专业人才。
用足用好——
零关税政策利好中非双方
对于各界高度关注的给予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商务部西亚非洲司司长沈翔介绍,零关税政策自去年12月1日启动至今年3月,中国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进口额达214.2亿美元,同比增长15.2%。同时,中国还面向非洲国家持续扩大市场开放。
沈翔举例称,峰会闭幕以来,已有赞比亚大豆、尼日利亚花生等18个非洲国家的22种农产品新获得输华准入。在第七届进博会上设立“非洲产品专区”,组织国内专业采购商与非洲参展商洽谈,助力非洲特色优质产品开拓中国市场,赞比亚蜂蜜、肯尼亚鲜花、贝宁菠萝等特色农产品受到热捧,成为进博会的“网红”产品。今年一季度,中国自非洲咖啡进口同比增长70.4%,可可豆同比增长56.8%。
“扩大自非洲国家进口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多元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也有效助力非洲国家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为双方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沈翔说道。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下一步,商务部还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支持最不发达国家特别是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用足用好这一优惠政策,持续扩大对华出口的规模和品类,共享中国大市场带来的发展机遇,也为中国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更多物美价优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非洲国家经济稳步发展,整体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中国企业对非投资意愿也显著增强。沈翔介绍,过去5年,中国企业对非直接投资年均保持在30亿美元以上,投资项目涉及广泛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农业、加工制造、金融、数字经济、商贸服务等。同时,中国对非洲投资主体更加多元,民营企业成为对非投资合作的生力军,投资企业数量占中国对非投资企业总数的70%以上。截至目前,中国已与34个非洲国家签署投资促进和保护协定,与14个非洲国家建立投资和经济合作工作组,为中非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和机制保障。
未来,商务部将以落实“十大伙伴行动”为主线,与非方密切协调配合,推动中非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在非洲5个区域打造中非产业合作增长圈。鼓励中国企业结合非洲国家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开展各类产业园区、物流设施、电力能源等项目建设,增强产业集聚效应。
目前,中国企业已与非洲合作伙伴开展此类合作,根据中国市场需求和非洲国家特色产业优势,开展农产品订单化种植、深加工等合作,提高了非洲初级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商务部将继续鼓励双方的企业抓住中国扩大开放的机遇,达成更多投资合作成果。
此外,商务部将积极推进中国与非洲国家间中小企业合作,举办中小企业对接活动,支持中非青年企业家、妇女企业家开展创新创业合作,为双方中小企业合作打开更加广阔的空间。同时,商务部将协调资源,开展中小企业人才培养,通过展博会、经贸团组互访等多种形式,促进中非中小企业间投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