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边共振”到“三方合力”
区域合作日益深化,中国与东盟、中国与海合会的双边合作已形成了成熟的合作框架。然而,长期以来三方合作机制的缺位,使得区域协同发展仍存在潜力空间。即将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中国—东盟—海合会三方峰会,将推动政策协调从过往的“双边共振”实现向“三方合力”的历史性跨越。
回溯合作历程,诸多里程碑事件串联起三方关系发展脉络。1990年,东盟与海合会外长在联合国大会期间首次会晤,播下对话合作的种子;1996年,中国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双方合作逐步升温;202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标志着双边关系迈上新高度。与此同时,中国与海合会的合作也不断取得突破,2022年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合会峰会成功举行,为深化合作注入强劲动力。而东盟与海合会之间,也在2023年迎来首届东盟—海合会峰会。这些重要节点,见证着各方在不同阶段的携手探索,也为三方峰会的召开奠定坚实基础。
如今,国际合作版图的联动效应愈发显著。部分东盟和海合会成员国正积极拓展多边合作,加紧向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靠拢。目前,柬埔寨、缅甸等两个东盟成员国,以及沙特、阿联酋、卡塔尔、巴林、科威特5个海合会成员国,均为上合组织对话伙伴国;印尼、阿联酋分别作为东盟与海合会的代表,深度参与金砖国家合作;马来西亚、泰国与沙特也以不同形式与金砖机制紧密相连。这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合作交织,展现了各方对深化区域合作的强烈意愿,也为三方峰会凝聚更广泛的共识与动能。
区域发展潜力的不断释放,不仅为相关国家民众带来更多的福祉,也为全球经济复苏与多边合作注入东方智慧,书写区域合作共赢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