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内生动力为服务贸易强劲“续航”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内经济转型迈向关键阶段的当下,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已然成为我国稳外贸、扩内需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举措,其重要意义正日益凸显。
商务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1—2月,我国服务贸易保持较快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13095.6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出口5495.8亿元,增长13%;进口7599.8亿元,增长7.8%。服务贸易逆差2104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83.3亿元。
对此,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郑伟表示,从数据看,今年1至2月,我国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实现了“开门红”,这主要得益于我国服务贸易内生动力的持续提升。
其一,我国正大力推动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助力我国服务贸易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近年来,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呈现迅猛发展之势,顺差持续扩大,成为支撑我国服务贸易增长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1—2月,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4766.5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2857.3亿元,增长3.3%;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1909.2亿元,增长1.4%。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顺差948.1亿元,比2024年同期扩大63.8亿元。“这表明,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我国服务贸易创新、高质量发展已取得了明显成效。”郑伟如是说。
其二,我国正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将推动数字贸易发展示范区建设,鼓励数字技术、数字产品、数字服务、数据信息等作为标的物开展跨境交易。
近年来,我国数字贸易正迅速增长,在进出口总额中占据更高的比重。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2.13万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1.88万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这一趋势将持续。于去年年底发布的《关于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9年,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规模稳中有增,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提高到45%以上。商务部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商务部将从加大数字贸易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壮大经营主体、提升数字贸易制度型开放水平、深化国际合作四方面着手推动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
其三,我国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服务贸易,助力其提质增效。
数字技术将在提高运营效率、拓展市场范围、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客户体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融合等方面,为传统服务贸易发展赋能。例如,在医疗服务领域,远程医疗服务通过视频问诊、在线诊断等技术,打破传统医疗服务的时空限制。电子病历、在线咨询及数字健康监测等技术的应用,使得患者的就医体验得到极大提升。同时,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的结合也为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思路。未来,随着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技术广泛应用,更多前沿技术将融入服务贸易,进一步提升高附加值服务贸易的占比,使我国服务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不断攀升。
其四,绿色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拓宽了赛道。服务贸易绿色化发展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提升企业和国家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趋势下,我国在低碳技术、环保技术、清洁能源技术等绿色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碳排放认证与评价、碳市场与碳金融等新兴绿色服务业蓬勃发展,将成为推动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新增长点。
此外,旅游服务贸易的加速复苏,也将继续推动我国服务贸易保持增长态势。郑伟表示,自去年年底以来,我国便利外籍人员来华的各类政策措施落地的积极效应持续凸显。目前,旅游服务贸易已回归我国服务贸易第一大领域地位。数据显示,今年1—2月,旅行服务成为增长最快的服务贸易领域,进出口达4098亿元,同比增长28.9%。其中,出口增长142.6%,进口增长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