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协定推动中新经贸继续“领跑”

发布日期:2025-04-07 10:07:40来源:国际商报作者:李 宁
按照协定规定,双方就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谈判的原则、范围、架构等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并取得积极进展。

中国—新西兰自贸协定服务贸易负面清单首轮谈判日前在北京举行。按照协定规定,双方就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谈判的原则、范围、架构等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并取得积极进展。

中新自贸协定于2008年4月正式签署,并于同年10月生效。2021年1月,双方签署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进一步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2024年6月,双方启动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谈判。接下来,双方将积极推进谈判进程,不断提升两国贸易投资合作水平。

自贸协定水平不断提升

商务部研究院美洲与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周密研究员表示,中国和新西兰都十分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双方通过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谈判,有利于达成更多共识,减少服务贸易的市场准入限制,提高服务贸易的规模,促进服务贸易的创新发展,释放经济活力。

“中新在自贸协定中推动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的做法,将为其他自贸协定的谈判、更新或升级提供有益的借鉴;尤其在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多、贸易保护主义上升的情况下,这样的安排也为克服前述不利影响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周密说。

中新自贸协定是中国与发达国家间缔结的首个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也是中国签署的第一个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诸多领域的全面自贸协定,双方探索形成包括中国特色职业签证安排、假期工作签证计划、电子电器产品认证和有机产品认证结果互认等多项首创性安排。可以预见,中新双边自贸协定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谈判的成果将进一步提升双方服务贸易开放合作水平。

据悉,在日前于北京举行的中国—新西兰自贸区联委会第八次会议上,双方积极评价中新自贸协定对深化两国贸易投资合作、促进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发挥的重要作用,全面审议在各领域的实施情况,并就全面高质量实施协定提出具体意见建议。

周密表示,中新两国在基于对自由贸易的共识下推动自贸协定不断调整升级,在原有自贸协定高水平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开放领域、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这充分说明中新在推动探索更加开放的经济合作模式上已经取得了非常积极的效果,同时也表明无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资源的差异有多大,都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去为企业和市场提供更多的开放和便利。在升级版自贸协定支持下,中新两国企业能够积极地探索合作模式,推动贸易有效发展,同时降低经济合作成本。

经贸合作不断深化

近年来,在中新两国的共同努力下,双方经贸合作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新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的生效实施,为双方深化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从贸易看,中国是新西兰第一大货物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中国对新出口主要商品为服装和机电产品,自新进口主要商品为乳制品、木产品、肉类等。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新双边货物贸易额为1433.9亿元,其中中国对新出口550.4亿元,新对华出口883.5亿元。今年前2个月,中新货物贸易额为239.6亿元,同比增长2.9%。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为新西兰优质产品提供了广阔空间,乳制品、水果、海鲜、肉类、木材等新西兰产品在中国市场素享盛誉。新西兰奇异果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据报道,3月26日,巴拿马籍“科槐”轮满载着2025年首船新西兰奇异果靠泊上海南港码头,新一季新西兰奇异果抢“鲜”上市。

从投资看,新西兰在华投资主要涉及农林、轻工、纺织、冶金、食品加工、医药、计算机等领域。中国对新西兰投资主要涉及乳业、资源开发、保险和建筑等领域。近年来,中国和新西兰双向投资持续稳步增长。有数据显示,2023年,新西兰对华投资比上年增长104.7%,中国对新西兰投资比上年增长16.7%。

中国一直是新西兰旅游市场的重要客源国,新西兰也日益成为中国游客的热门目的地之一。新西兰旅游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8月1日至2024年7月31日,新西兰共计接待国际游客322万人次,同比增加约60万人次。其中,中国游客数量增长显著,从7.3万人次增加到24万人次。

中国和新西兰经济互补性、互惠性强,合作空间广阔。面向未来,双方要巩固好生物医药、农业、食品等传统领域的合作基础,同时在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持续深挖合作潜力,打造更多互利共赢的契合点、经济的新增长点。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