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牛肉贸易快速发展
阿根廷是世界上著名的牛肉生产和出口大国,拥有悠久的畜牧业历史。以潘帕斯草原为代表的温带牧场为牛群提供了天然的优质饲草,使得阿根廷牛肉以口感鲜嫩、风味独特及蛋白质含量高而闻名。近年来,阿根廷牛肉行业保持持续扩张态势,生产规模稳步增长。2024年,阿根廷牛肉总产量已超过310万吨,其中超过30%用于出口,巩固了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在全球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阿根廷牛肉产业链也不断升级,涵盖了养殖、屠宰、加工、冷链运输等多个环节。阿根廷政府与阿根廷牛肉促进协会相应加强了对牛肉质量标准的管理,以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阿根廷的牛肉加工企业也加大了在现代化生产设备上的投入,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此外,随着国际贸易壁垒的减少,阿根廷牛肉正逐步进入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冷鲜牛肉和高端有机牛肉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例也在不断扩大。
21世纪初,中阿两国开始建立牛肉贸易关系,阿根廷牛肉企业逐步打开中国市场。2018年,中国海关总署与阿根廷农产品加工部正式签署扩大对华产品贸易协议,进一步扩大了阿根廷牛肉对华出口的品类,包括冷冻和冷鲜牛肉。此后,阿根廷牛肉对中国的出口量迅猛增长,到2024年,中国已经占据阿根廷牛肉出口总量的75%以上,成为阿根廷牛肉的最大海外市场。
从对华牛肉出口的竞争优势来看,阿根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其牛肉产业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广袤的天然牧场、适宜的气候以及丰富的牧草资源,使得阿根廷能够采用大规模的草饲放牧方式,这种养殖模式不依赖昂贵的饲料供应,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阿根廷牛肉在价格上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满足中国市场从高端餐饮到普通家庭消费等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提供适应市场的各种产品类型。
随着中国对阿根廷农牧业投资的不断增加,阿根廷牛肉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20年以来,中国企业积极在阿根廷开展投资,涵盖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多个领域。具体而言,中国企业通过投资设立牛肉加工厂、改善冷链运输体系等项目,提升阿根廷牛肉的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这些投资不仅有助于提高阿根廷牛肉的供应能力,还优化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而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稳定性。通过这些合作,中国企业能够更加直接地参与阿根廷牛肉产业链的整合,进一步确保市场供应的稳定性,同时降低潜在风险。随着双方合作的深化,阿根廷牛肉将更好地满足中国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并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然而,中阿牛肉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来自阿根廷国内经济不确定性、行业政策调整以及外部压力等诸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阿根廷国内结构性经济问题导致未来经济环境不明朗。阿根廷通货膨胀、债务危机与货币贬值问题交织,导致整体经济环境不稳定,对包括牛肉产业在内的各类产业产生深远影响。从通胀方面看,近年来阿根廷通货膨胀率持续高企,2023年全年通胀率突破200%,政府为应对通胀采取了严厉的货币紧缩政策,这直接影响了农牧业生产成本。饲料、能源及物流费用大幅上涨,使得牛肉生产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受损。此外,高通胀环境导致工资上涨,进而增加了屠宰和加工行业的运营成本,加重了企业的经营压力。2024年11月,在阿根廷2550工厂对华牛肉出口大规模违约一案中,其负责人就曾表示,大幅上涨的饲养成本是导致违约的核心原因。
阿根廷本币比索的剧烈波动进一步加剧了牛肉出口的不确定性。由于外汇市场的不稳定,阿根廷的出口企业在进行结算时常常面临汇率损失,这种不稳定性使得企业的利润难以预测,从而影响了贸易的稳定性。尤其是阿根廷的蓝色美元市场,其汇率波动性较大,对出口企业的财务状况造成了显著影响。由于汇率的不稳定,进口商担心阿根廷企业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面临较大财务风险,特别是在价格和支付结算方面的不确定性。这导致中国进口商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短期合同或者调整交易策略,以降低在汇率波动中的潜在风险。中国进口商在此背景下可能对长期采购协议持谨慎态度,从而影响中阿牛肉贸易的稳定发展。
其次,阿根廷牛肉行业逐步调整出口策略,将对中国市场的供应格局产生直接影响。阿根廷牛肉促进协会正在行业内部推动高附加值战略,期望提升出口产品的整体质量和价格水平,而不仅仅依赖于大宗冷冻牛肉出口。这种策略调整将影响中国市场的供应结构。2019年中阿双边农业协议签订以来,中国市场主要进口阿根廷的冷冻草饲牛肉,而较少进口价格较高的冷鲜或谷饲牛肉。然而,阿根廷牛肉促进协会鼓励本土企业更多出口高端牛肉产品,这可能导致阿根廷对华出口的牛肉均价上升,影响中国市场的接受度。此外,阿根廷牛肉促进协会也正在效仿巴西积极拓展多元化市场,试图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除了中国市场,阿根廷牛肉企业正加大对欧盟、中东以及东南亚市场的出口力度,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其对中国市场的供应量,使中国进口商面临更激烈的国际竞争,从而影响双方贸易的议价空间。例如,该协会畜牧顾问劳尔·米兰诺在2025年2月接受采访时就表示,阿根廷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过高,且大多是中低质量的牛肉,需要实施市场多元化及高附加值战略。
最后,从地缘政治博弈的角度来看,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在拉美的外交策略明显趋向于加强对拉丁美洲等传统势力范围的控制,极力排斥中阿及中拉双边贸易,以最终服务于其全球贸易策略。尽管阿根廷总统米莱曾多次表示希望以更务实的姿态加强与中国的商业联系,尤其是在农业和畜牧业领域,但这一政策取向的可持续性仍存疑。
针对上述风险挑战,未来相关中资企业可酌情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一是着力与阿根廷政府和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中国企业应积极参与阿根廷农业和畜牧业相关政策的制定与行业协商,深化对阿根廷政策环境的理解与适应。通过参与展会、行业促进会等政策对话和交流,中国企业可更好地掌握阿根廷政府的农业发展战略、行业监管政策以及牛肉出口的法律法规,从而提高应对政策变化的能力,减少因政策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
二是关注地缘政治动向,灵活调整贸易策略。由于地缘政治因素可能对中拉牛肉贸易产生重大影响,中国企业应密切关注拉美国家的政治动态,特别是阿根廷与美国的外交关系变化。面对可能的政策调整和外部压力,企业应保持灵活性,及时调整贸易策略。在美国对阿外部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中资企业可寻找更为稳定的替代性合作伙伴,或通过扩大与中国本土的牛肉生产和加工企业合作,降低对单一供应国的依赖,减少外部风险。
三是完善风险管理与汇率对冲机制。鉴于阿根廷比索的剧烈波动可能对中国进口商造成汇率损失,企业应主动建立风险管理框架,采取汇率对冲工具,减少汇率波动对采购成本的影响。此外,考虑与阿根廷出口商在合同中增加灵活的汇率调整条款,减少汇率波动对贸易合同的冲击。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研究生、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联合培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