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紧凑随团阵容壮观 朔尔茨二度访华释放何种信号?
德国总理朔尔茨近日开展就任总理以来的第二次访华之旅,是自新冠疫情以来,唯一两度访华的G7(七国集团)国家领导人。此次朔尔茨携同环境、农业、交通3名内阁部长,联袂由西门子、宝马、奔驰等品牌的重量级企业相关负责人组成的经济代表团一同访华;并选择了到访中国城市重庆、上海及北京三地。朔尔茨此时访华释放哪些信号?对中德、中欧关系将注入哪些新动力?
应当从战略层面理解朔尔茨此访
德国总理朔尔茨本次访华之旅备受各方关注,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在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时,将朔尔茨此次访华称为一次“升级版”和“扩大版”。
2022年11月朔尔茨曾率团访华。崔洪建认为,与上次相比,朔尔茨此次来华,在具体行程安排、访问涉及内容、想传递的信号等方面,都是一次“升级版”和“扩大版”。
崔洪建表示,此次朔尔茨访华的代表团组成较之前有进一步扩充,不仅保留了“阵容豪华”的经贸代表团,还特意带上三位内阁部长,分别负责环境、农业和交通事务。这表明中德双方接下来在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应对能源转型以及数字转型、扩大农产品合作等方面,都会有进一步积极举措。
此次访华的内容也有所扩充。崔洪建指出,除了北京,朔尔茨还到访重庆、上海。在与当地中德合资企业进行交流之余,此次访问还包含了比较丰富的文化内容。崔洪建认为,随着中德一系列高层互动,尤其是这次朔尔茨访华释放出一些积极稳定的信号,接下来中德关系会更好锚定在合作共赢、务实合作的轨道上。
近期,德国总理、法国外长等欧洲政要相继访华。崔洪建表示,长期以来,中国始终站在战略高度重视发展和欧洲的关系。多年来,中方始终把欧洲视为中国外交最重要、最优先的方向之一。在此背景下,这些年中欧关系经受住一系列考验,体现出强大韧性。
上海上观新闻报道,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员、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理事长姜锋认为,应当从战略层面理解朔尔茨此访。
当下,世界局势动荡变革、充满不确定性,全球性挑战日益严峻,特别是美国今年大选,结果难料,欧洲感到非常焦虑。“在此背景下,朔尔茨访华具有鲜明的战略意义,超越传统上仅为解决具体经贸、技术问题。”姜锋说,两国领导人保持密切战略沟通,有利于增强战略互信、深化两国经贸合作、社会交流,也便于解决两国关系中的技术和政策问题,并为应对全球性挑战、地区热点问题寻求共识与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朔尔茨此访确实有回应德国经济界呼声、顾及经济利益的考虑。但是,不能完全理解为是因应德国经济形势的权宜之计。因为德国经济遇困与其结构转型、俄乌局势有关,属于短期问题。
姜锋指出,朔尔茨访华说明其一贯重视中德关系,正如他在疫情后曾率先访华。而且他是一年半来唯一一位两次访华的西方大国领导人,这也体现出朔尔茨的战略决策。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伍慧萍教授指出,朔尔茨二度访华规格很高,在其对外访问中很少见。
“考虑到当前一些欧洲国家鼓吹减少对华依赖、近期还炒作产能过剩问题,朔尔茨此行释放了非常积极的信号,凸显德国高度重视对华关系,希望维持对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延续务实合作传统。”
驱动中欧关系前行的引擎
中德、中法关系向来被视为驱动中欧关系前行的引擎。
去年11月,习近平在与朔尔茨举行视频会晤时指出,中欧关系关乎世界格局稳定和亚欧大陆繁荣,值得双方全力维护好、发展好。
姜锋认为,朔尔茨此次访华对中欧关系未来发展将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
两国领导人在关键问题上交换意见、阐明立场,对于修正中德关系、中欧关系的认知误差、弥补认知赤字、避免战略误解与误判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在新形势下,中欧需要找到更有效且适合当下的互动模式。”
朔尔茨来访后,意大利等其他欧洲国家领导人预计也将访华。在姜锋看来,作为欧洲大国领导人,朔尔茨把握好中德关系的战略方向,对于其他欧洲国家发展对华关系也将产生积极影响。
姜锋还强调,欧洲确实有一股声音和力量认定中国发展威胁欧洲利益,并将其意识形态化,甚至抹黑中国制度,“这种情绪表达、意识形态方面的顽固性可能长期存在,但不是主流,也左右不了中欧关系健康发展的大局”。
对于未来中欧如何更好实现合作共赢,崔洪建指出,接下来,中欧关系要延续之前被事实证明行之有效的原则,同时要不断应对新挑战,坚持通过合作对话妥处可能出现的分歧矛盾。中欧双方也要共同努力挖掘关系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抵御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
德国欢迎中国车 能否缓解中欧贸易摩擦?
欧盟掀起针对中国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之际,朔尔茨访华期间表示,德国市场欢迎中国汽车,德国反对保护主义,愿为促进欧盟同中国关系良好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外界关注,德国的积极取态能否对欧盟施加影响力,缓解中欧贸易摩擦。
香港中通社报道,朔尔茨15日在上海表示,欧洲市场必须与中国汽车展开开放、公平的竞争。他同时警告,欧洲不会容忍倾销、产能过剩和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朔尔茨还说,当年日本和韩国汽车进入欧洲市场时,民众曾担心日韩汽车将征服欧洲市场,但“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6日在北京会见朔尔茨时,朔尔茨更表示,德方反对保护主义,支持自由贸易。作为欧盟重要成员,德国愿为促进欧盟同中国关系良好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朔尔茨访华前,德国汽车业也表达了同一立场。代表650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的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发文,公开反对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并警告称,欧盟该措施或引发贸易战,威胁德国就业,危及欧盟推广电动汽车和向数字化转型的目标。
中国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刘春生16日分析,朔尔茨的表态尽管也提到“产能过剩”,留下了外交上的灵活空间,但整体释放出积极信号。可重点关注德国后续出台的政策,会否对针对中国电动车的歧视性做法有所纠偏。
刘春生续指,德国率先表态,一方面因为德国是中国在欧盟最大贸易伙伴,需顾及中国感受。另一方面,与美国相比,德国车企在华大量投资,利益更明显,尽管新能源车给传统车造成巨大挑战,奔驰和宝马近年在中国市场利润仍实现高速增长,若中企在德遇不公待遇,也会影响中国对德国车企态度。此外,德国车企若想在新能源车领域发展,无论是供应链,还是零配件、先进技术专利等方面,都不可避免要与中企合作,在共享大市场下,相互竞争学习,才能推动新能源车良性发展。
欧盟正展开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3月7日起,欧盟海关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为期9个月的进口登记,并预备在调查结束时回溯征收反补贴税。预计6月5日前,欧盟会出具一份调查初步报告。刘春生认为,鉴于德国在欧盟的经济地位,及德国车企在欧洲的行业地位,德国掌握较大话语权,能够对欧盟相关决策施加一定影响力,有助缓解中欧贸易摩擦。“这其中,中德元首外交发挥了重要作用,相信后续会掀起欧洲领导人和代表团的访华热潮,在欧洲经济面临挑战、中国市场吸引力不减的当下,欧洲寻求与华合作,能够达成双赢。”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许钊颖表示,朔尔茨对华战略正处在重新校准和平衡的阶段。中德双方的经贸合作要回归经济本身,因为“去风险”是越过经济逻辑,以安全至上的决策。诸如“去中国化”政策往往是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不符合德国国家利益。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院长殷晓鹏表示,德国是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去风险”应该是提倡务实合作为基础的贸易多元化。事实上,中德经贸合作领域广泛,互补性强,是天然的合作伙伴。
殷晓鹏举例指出,欧洲对新能源产品需求旺盛,是中国光伏产品的主要市场。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重化工业全球领先,中国是欧洲该产业重要的技术输入地和最大市场。除此之外,两国在同领域良性竞争亦于己有利。中德在数字化和新能源转型背景下,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将为未来两国互利共赢带来更多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