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会客厅 | 多方协力筑牢企业全球信用风险防线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
吴晶妹
美国对企业腐败案件的处罚力度不断加大,罚金从之前的数十万美元增长至现在的数亿美元;美西方设置了数十个不同类型的限制名单,如果企业涉及虚假陈述、虚假材料或者刻意隐瞒等信用问题,将遭受严厉处罚;根据Atradius公司发布的2023年安卓企业付款行为报告,美国、加拿大、阿联酋、亚洲地区企业普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逾期付款和坏账……近年来,信用风险频发已经成为常态,为中企海外发展带来新风险,急需多方协力筑牢全球信用风险防线。
“近几年,许多优秀的头部企业在国际上遭遇到非商业甚至是非经济的一系列冲突、纠纷和官司等问题,多多少少都涉及所谓的欺诈、违约、违规和歧视等信用问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吴晶妹近期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当下地缘政治动荡,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军事冲突频发,多国之间的制裁与反制裁,使得全球营商环境恶化,这将直接或间接导致信用风险进一步集中爆发,欺诈、违约、违规和歧视等信用问题频现,值得出海中企高度重视。更何况,当下全球信用风险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呈现出新趋势。
从信用风险来源看,过去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交易对手。现在,信用风险完全突破了这个认知,各种机构行为变化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加大,包括交易对手、企业本身、第三方、他国政府等。
从信用风险范畴来看,信用风险正从单一维度向三维扩展。现代企业的信用风险已经由原来单一的践约度向诚信度、合规度、践约度三维拓展。信用内涵和构成更加广泛和丰富,从诚信和合规出发产生的管理、处罚甚至制裁问题,都成为现代信用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信用风险可防范程度来看,信用应该是国际规则的基础规则之一,不容霸权超越与践踏,但是现在事与愿违,国际政治、军事、文化与外交冲突,使得信用风险猝不及防。在当下世界局势动荡的情况下,各方对经济规则的重建与确认以及对诚信文化、管理体制、信用体系的包容和互认前途漫漫。
“特别是中企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被严苛的要求所束缚。截至2024年2月,世界十大经济体被世行列入欺诈黑名单的企业和个人数量达1120个,其中中国有195个,占比17.4%。”吴晶妹分析说,中企一定要在观念上更加重视防控信用风险,再辅之以相应的技术手段,才能减少损失。为此,她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是引导中企坚守道德与诚信原则。中企在签署协议、设置机构、招投标、参与世行项目、与各方邮件往来时要特别注意措词、陈述,避免引发投诉或者触发调查机制。2022年世行制裁报告显示,80%的处罚案件都涉及欺诈和误导性陈述。
二是建立完善的合规管理机制。这有利于企业免遭制裁,预防和降低损失,也有助于中企在国际上建立良好的声誉。目前世界银行《诚信合规指南》、美国司法部《企业合规机制评估指南》、国务院国资委、外汇局、全国工商联共同制定的《企业境外经营合规管理指引》,这三个文件都可以作为企业搭建合规体系的重要参考。
三是督促企业建立内部信用管理制度。欧美发达国家规模以上的企业内部都设立信用管理部门或者信用管理岗位,也具有通用的信用管理流程、信用管理术语,方便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建立信任。也需要重视加强信用风险研究,并且加强信用管理培训。
四是发挥行业组织和平台的作用。建议有条件的行业、领域都成立“走出去”企业信用促进会,已有的行业组织应该成立信用服务委员会,在已有的服务平台中加入信用服务板块。
五是建立多元化的信用风险评估预警体系。建议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公共服务机构、市场化机构、科研院所等多角度、全方位地评估、预警和报告国际信用风险。眼下比较急迫的就是按地缘政治格局进行信用风险监测,并且及时向企业提供高端智库建议。尽快编制和出台相关的反制法案,并且在制衡中获取主动。
“信用是获得信任的资本,对信用的投入就是对自身资本的投入,在信用经济时代,中企需要提升自己的信用资本价值,以信用赢天下。”吴晶妹说,未来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商协会、研究机构加强信用方面的合作,互通有无、抱团出海,为中企在全球发展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