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幕不是结束,中东欧博览会带来了什么?
5月20日,为期5天的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在浙江宁波落下帷幕。数日来,从展示中东欧好货到沉浸式消费体验,从经贸合作到人文交流……这场盛会让更多人看到了中国—中东欧国家之间合作的无限可能。
合作:从经贸到人文
综合新华社、中新社、《浙江日报》、《中国商报》报道,博览会期间,围绕中国—中东欧经贸合作,现场签约不断。在中东欧商品采购大会暨农产品对话会上,10个进口采购项目和5个合作项目现场签署,签约总金额达21.8亿元人民币。采购订单不仅涵盖肉类、乳制品等农食产品,还有滑雪器材等消费品和大宗商品等。
另外,在2023海外侨团暨中东欧国家侨领侨商合作大会上,8个“出海”战略合作项目签约。
除经贸交流之外,人文交流也是本届博览会的一大特色。
博览会期间举行了27场主题活动,其中有7场是经贸领域以外的交流,如“中国-中东欧女科学家创新与发展论坛”“中国-中东欧国家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首届中东欧国际帆船赛”等等。
在宁波大学中东欧经贸合作研究院张海波教授看来,博览会带来的经贸合作,推动双边人文交流;反过来,更多的人文交流活动,也能促进更深层次的经贸合作。
机遇:用实力圈粉
“中国是全球表现最好的主要经济体之一,这对匈牙利企业来说意味着机遇。我们相信此次博览会将成为匈牙利展示经济潜力及加强对华贸易关系的绝佳平台。”匈牙利出口促进局中国市场负责人伊哈斯·饶妮特如是说。作为本届博览会主宾国,匈牙利共有35家企业参展。
除了匈牙利,波兰投资贸易局也组织了11家企业参展,其中国区首席代表尤德良说,通过与中国市场频繁“亲密接触”,波兰企业对中国市场好感度不断提升。波兰企业希望通过展会找到优质的中国代理商,让更多中东欧商品,特别是优质农食产品进入中国。
塞尔维亚也派出30多家企业来华参展,希望借助此次展会进一步深化对华合作。塞尔维亚驻华大使玛娅·斯特法诺维奇在博览会期间表示,塞尔维亚已准备好与中国、与其他中东欧国家深化合作,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应对全球发展遇到的产业链供应链等挑战。
波黑也派出多家企业参展。该国外贸商会主席兹德拉夫科·马林科维奇表示,波黑与中国和其他中东欧国家在能源、基础设施、经济绿色转型、清洁能源等领域合作前景广阔,期待未来与各方开展更加具体的合作。
未来:双向奔赴创共赢
不断增加的参展商数量和参展商品种类让人感受到了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经贸投资领域“双向奔赴”的热情,而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已成为双方洽谈投资合作的重要平台。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年均增长8.1%,双向投资规模接近200亿美元,覆盖领域日趋广阔。
专家表示,项目投资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结合各自优势强强联合互利共赢的体现。面向未来,中国和中东欧国家贸易合作的前景更加广阔,要进一步充分发挥中国超大市场规模潜力和中东欧地区的区位优势。
波兰牛奶、塞尔维亚牛肉、捷克啤酒……越来越多的中东欧国家食品农产品已出现在中国消费者的餐桌。“虽然中东欧国家单一国家的体量较小,但货物出口量一直保持增速,要看到双方国家在进出口方面的一些特色需求。”一位宁波驻中东欧国家联络处代表说。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贸易合作要在传统领域之外重点拓展绿色、低碳、数字、健康等新领域新业态的合作,全力推动双方在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上迈上发展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