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海外知识产权获权维权能力稳升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量已连续3年位居世界首位。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知识产权跨境保护已成为创新型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一门必修课,企业的国际专利申请也更趋活跃。
知识产权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当前,为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顶层设计,完善以质量和价值为导向的指标体系,《“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将“海外发明专利授权量”纳入到主要发展目标中,积极引导市场主体更加注重海外专利布局。
总的来看,中国海外发明专利授权呈现积极发展态势。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7月1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1年,中国申请人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实质审查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达4.6万件,同比增长14.1%,是2016年的2.4倍,延续了“十三五”以来的较快增长势头。
从申请情况看,在2021年中国申请人提交并公开的PCT国际专利申请中,数量居前三位的技术领域是计算机技术、数字通信和音像技术,分别占比15.5%、15.3%和6.9%;增速居前三位的技术领域是生物材料分析、生物技术和有机精细化学,分别同比增长49.2%、39%和35.5%。欧洲专利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收到来自中国的发明专利申请达1.7万件,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华为位居企业申请数量首位,OPPO、中兴、百度、小米和腾讯进入前50名。
“我国市场主体正积极运用国际知识产权制度,重点围绕数字化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不断加大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葛树表示,未来,国家相关部门将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助力市场主体进一步提高海外知识产权获权和维权能力,有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合作共赢。
同时,近年来,内地与香港特区之间的知识产权交流合作也日趋紧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在全球“最佳科技集群”排名中,“深圳-香港-广州”地区位居第2位,彰显了粤港澳大湾区的蓬勃活力和创新实力。
“包括香港特区在内的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和创新要素最为集聚的地区之一。”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表示,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重点从四个方面持续推进内地与香港特区之间的知识产权交流合作,支持香港特区提升知识产权能力,不断促进其更好地融入大湾区建设和内地的创新发展。
一是不断深化全面合作机制,促进香港特区融入发展大局。2017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与香港特区商务及经济发展局签署《关于知识产权领域合作的安排》,进一步拓展合作内容。自2000年起,国家知识产权局连续多年与香港特区和澳门特区合作举办知识产权研讨会,支持香港特区运用知识产权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
二是积极协助新专利制度实施,支持香港特区提升创新能力。国家从法律制度建立、业务流程优化、信息化系统建设、审查队伍建立和培训等方面为香港特区建立并实施新专利制度提供大量支持,为香港特区政府知识产权署提供专利审查的技术协助。
三是大力促进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广东省知识产权局与广州市人民政府、香港特区政府知识产权署和澳门特区政府经济局共同主办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地理标志产品交易博览会,支持举办“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促进知识产权交易运营。
四是持续提供优质的知识产权服务,便利香港特区用户和公众。从2021年开始在香港特区设立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考点,为特区考生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顺利参加考试提供各种便利,并积极为香港特区申请人在内地申请专利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胡文辉指出,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支持香港特区加快推进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建设,继续在审查业务和人员培训等方面为香港特区新专利制度实施提供帮助,为香港特区居民在内地申请专利和注册商标提供更多便利,促进香港特区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