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在东南亚投资的前景和风险
在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东盟国家获得基础设施方面的外国直接投资尤其具有挑战性。
中国的经济奇迹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宣布“一带一路”倡议之前,中国的直接投资就已经开始流入该地区。尽管如此,共建“一带一路”是东盟基础设施发展的一个分水岭。
自2016年以来,东盟成员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产生加速亚洲经济增长所需的外国投资资本。
升级陆上交通枢纽——东盟主要经济走廊的铁路和公路网——一直是一个优先事项。这里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政府的融资和“一带一路”项目。在新冠肺炎爆发之前,中国对区域互联性的投资——公路、桥梁、铁路和港口——创造了区域互联性的全新水平。
那么,问题是什么呢?有三点:这些投资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与之相关的债务,以及它们造成的潜在供应链弱点。
东盟各国的基础设施发展速度非常快,尤其是在湄公河地区。迅速获得外国直接投资虽然受到欢迎,但也引起对基础设施项目的质量和可持续性的普遍关注。在某些情况下,外国政府投资者已经获得了主权豁免权,所以如果质量问题导致了可实现的风险,那么问责的力度就很小。
更值得关注的是与许多此类投资相关的条件的长期影响。在许多情况下,贷款的条款是不透明的。可以说,对于一些相关国家,尤其是缅甸、老挝和柬埔寨,无论贷款条款多么慷慨,偿还贷款都将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这类安排应该会引起东盟内外对债务外交的潜在使用,尤其是中国政府的担忧。
更广泛的国家安全挑战涉及关键的国家基础设施、供应链脆弱性和国家恢复力。基础设施的开发人员可以获得有关其运营所在国的大量信息。通过外国直接投资,中国等国政府可以深入了解关键的国家基础设施及其内在脆弱性。该地区对基础设施投资的迫切需求,导致政策对安全的关注减少。
东盟有机会利用其经济一体化努力来应对成员国的基础设施风险。区域机构或网络可以监测和证明未来基础设施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解决质量、可持续性和安全方面的问题。
虽然外国直接投资已经枯竭,但全球市场正在调整以适应这一流行病的经济影响。利率处于历史低点,对投资回报的预期也发生了变化。大流行病造成的金融危机仍在蔓延,但与所有危机一样,它也会过去。到那时,东盟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将再次加速,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是同步经济增长和安全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