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中医药“走出去”靠科技和标准,不是仅仅给药
9月8日下午,中国工程院举行“学习钟南山、张伯礼、陈薇院士科学精神座谈会”。上午刚刚荣获“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的张伯礼院士载誉回归“院士之家”。
他在发言时还牵挂着秋冬季疫情防控,表示要把这份荣誉珍藏起来,更加努力地工作。从眼前来说,做好今年秋冬季的疫情防控;从长远来说,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健康中国服务。
张伯礼。新京报记者 吴宁 摄
和武汉人民“肝胆相照”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72岁的张伯礼临危受命,在大年初三随中央指导组奔赴武汉。在武汉的80多天里,他和同事进驻江夏方舱医院,采取以中医药为主的综合治疗,截至“休舱”时,实现了“三个零”:564名患者零转重症、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在张伯礼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医药的作用体现在了新冠肺炎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
由于夜以继日的高负荷工作,张伯礼胆囊炎发作,在武汉进行了胆囊摘除手术。“我当时恨自己,怎么关键时候掉链子,一说起来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他说,“中医里胆叫胆腑,是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虽然没了,但做决断的勇气不能少。”
术后一两天,张伯礼就在病床上架起了书桌,胳膊上扎着静脉针,投入了远程会诊。“国家中医局一直往回赶我,让我回天津,我从来没考虑过。当时方舱医院刚刚建成,很多工作还需要我。轻伤都不下火线,小手术算什么。”
张伯礼说,他把胆留在了武汉,和武汉人民有着“肝胆相照”的情谊。
给中医药阵地,我们就能打胜仗
谈起坚持中医事业的初心,张伯礼滔滔不绝。“很多人说这次中医药治疗新冠疫情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其实,中医药对慢性病、非传染性病等都有效。几千年来,中国人不就指中医药吗?”他说,要把这些精华留下来,和现代科技结合,发扬和丰富中医药。“给我们(中医药)阵地,就能打胜仗。每次疫情的病毒都是新的,都没有特效药,我觉得中药都应该上。”
几个月来,张伯礼和几十个国家交流了中西医结合抗疫的经验。他说,目前一些国家已经进口了中药。“比如连花清瘟,现在有十几个国家已经可以进口了,有的是以药品,有的是以保健食品,可以用上中药。”
在张伯礼看来,中医药走出国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方面是因为各国有各国的法规,同时中医药还要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我们要练好内功,做好功课。如果别人需要了,我们有能力,就把中医药推出去,主要靠科技和标准,不是仅仅给药。”
把荣誉化做精神,为健康中国服务
张伯礼把“贤以弘德,术以辅仁”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这是我20年前读《论语》读出来的心得。”在今天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解释说,贤以弘德,就是谈道德首先做好人,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不尊重自己的父母和师长,就不是个贤人。术以辅仁就是用精湛高超的医术来证实仁爱之心。“道德好、医术精,这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医生。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也愿意和我的学生们共享,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医生。”
此次获得“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张伯礼的心情一直难以平静,既觉得这是无上荣光,又非常忐忑不安。“我们几个人只是代表而已,42000多名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和武汉市几十万的医务工作者共同战斗才取得胜利。”
他说,要把这个荣誉珍藏起来,化做一种精神,更加努力地工作。从眼前来说,做好今年秋冬季的疫情防控;从长远来说,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健康中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