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对“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全球经济治理与海外利益保护,本网获授权转载 )
作者:大城
美国发动经贸斗争后,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石油价格又出现大幅下降,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对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和海外利益保护带来了系列机遇和挑战。
一、当今世界主要大事及其引起的国际格局变化
近年来发生的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主要大事是:中美经贸斗争、新冠病毒疫情及其对世界经济的主要影响、国际能源市场大动荡等。世界经济格局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化:东升西降、多边弱化与双边强化、不确定性风险增加等。
(一)主要世界大事
1、中美经贸斗争
两年多来,美国单方面发起并不断升级中美经贸斗争,给两国经贸关系和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不利影响。2020年1月15日,中美两国在华盛顿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对世界经济格局影响很大。首先,中美达成协议有助于稳定国际市场的预期,缓解经济全球化的紧张情绪;其次,中美签署协议后如何落实和执行协议,双方必定还会有分歧和争吵,如美国关注中国购买美国农产品和石油等能源产品的情况;第三,按照美国的想法,中美要很快开始第二阶段谈判,涵盖的领域更加广泛,不确定性更大;第四,中美签署了协议,美国可以腾出手来,对付欧洲等其他贸易伙伴,国际经济形势仍将继续复杂化;第五,中国将更加严格地保护知识产权、全面开放金融领域,中国相关领域将要发生巨大变革。
2、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危机
自2020年1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冲击了全球大多数国家,成为一场远远超过2003年非典、2014年埃博拉的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对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产生深远影响。首先,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全球化时代人员高度流动的负面效应,将为逆全球化思潮提供“弹药”;其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全球治理的无力和国际组织的无能,不利于推动强化全球治理,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联合国系统在很多问题上显得非常无助;第三,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印证了现实主义,无情碾压了国际政治中的理想主义,国家利益至上变得更加明确,民族主义抬头;第四,中国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由于检测、隔离、准备、公共卫生等方面整体表现较好,而及时控制住了疫情,为全球抗疫做出巨大贡献,提升了中国在国际政治中的道义影响力和领导力。但美国少数州政府、印度和尼日利亚等少数国家却对特别强调中国应该承担相应责任。
3、国际油价暴跌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由于数十亿人接受封锁躲避病毒,原油需求急剧下降,人们不再驾驶机车,飞机也已经开始停飞。市面上充斥着太多汽油和航空燃油,因此将原油加工成燃料的炼油厂正放缓原油购买速度。从亚洲到非洲到美国的储油设施都几乎全部填满。产量相对于使用量而言过剩,而石油直接排放对于环境伤害巨大所以必须经过运输和处理程序。
2020年3月开始,由于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和以俄罗斯为代表的非欧佩克产油国未就石油限产达成一致,进而相互开展价格战,以及石油自身的属性特点等原因,导致国际原油价格一路暴跌,至4月21日美原油2005合约破天荒跌到了-40.31美元,给世界经济带来复杂影响。汽油消费大幅下滑,以石油衍生品为原料的工厂关闭,原油价格急剧下跌。首先,原油价格暴跌对石油需求方有利,对于本已低迷的世界经济是利好消息,但是对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等产油国却是“灭顶之灾”;其次,原油价格暴跌将重塑国际能源供应格局,特别对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冲击不小;第三,超低的石油价格将刺激化石能源消费,损害新能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产业;第四,对于为石油和天然气产业提供服务的行业来说,价格战带来的影响是非常不利的,因为石油公司会尽最大可能削减成本,来更好地实现盈利;第五,金融业中涉及石油的内容充满不确定性,需要密切关注、谨慎操作。
(二)主要世界大事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1、东升西降的国际政治格局变化趋势更加明显
近年来,国际政治格局一直在经历深刻变化,以美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实力下降,以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上升。经过这三件大事,这一变化趋势更加明显。虽然中美贸易争端是由美国挑起,但中国毫不畏惧,坚持斗争,与美国达成的文本较为平衡,充分展示了中国的实力和韧性。相比中国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迅速有效控制,美国和多个欧洲国家等发达国家却表现糟糕,反而需要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的援助。美国自诩世界领导者,但在应对疫情和国际油价暴跌上没有展现出足够的领导力和话语权。
2、双边走强,多边走弱,国际政治中的现实主义色彩更加浓厚
自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将中国明确为竞争对手,中美进入大国博弈时代。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与其说是国际合作的胜利,不如说是大国间竞争的结果。通过这一阶段的较量,中美两国都更加相信实力决定合作的道理。而世界许多国家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呈现出“个人顾各人”的景象,不顾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坚持关闭边境、停止航班,就连一直号称团结一致的欧盟国家都互相拼抢医疗物资。油价的暴跌更是国家间权力竞争的本质,将引发国际产业链的重新配置。
多边主义走弱,单边和双边走强,现实主义上升,民族主体抬头。受到疫情和油价暴跌的影响,许多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政府将更加支持构建更加有效的多边主义,强化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同时,由于中国应对疫情中在国内展现出的高效和在国际上发挥的无私领导力,将进一步增进中国与欧洲和发展中国家多边主义合作。另一方面,美国和一些受到疫情影响的国家部分民众将进一步滑向单边主义,民族主义抬头,支持对人员和货物流动进行限制,对产业链的布局进行重构。
3、不确定性风险增加
产业链去中国化、恐怖主义风险上升、中国周边安全如港、台、南海及新疆等问题上的不确定性风险大幅提升。如在产业链去中国化问题上,美日有官员公开号召本国企业回国并采取政策扶植这一过程;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方面在今年的“520”典礼上会做出怎样的姿态,这将对中美关系产生影响。美国是谨慎言行,还是肆意妄为,他们必须考虑到中国大陆的反应;在香港和新疆问题上,美国也是不断向中国挑战和施压;在南海问题上,美国不断派军舰进入相关领域,越南也抓住中美博弈大背景借助担任联合国非常任理事国和东盟轮值主席国的机会不断进行挑衅。
二、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对“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世界经济格局的巨大变化对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海外利益保护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
(一)主要机遇
1、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有变弱趋势
仍然是世界最富强国家的美国因为缺乏计划性和同一性而一度面临很大的抗疫压力。美国不间断地在疫情问题上对中国进行嘲讽和政治攻击,甚至拒绝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经费。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英国等,也都显得比较忙乱。美国政府目前有17.9万亿美元债务由私人投资者和其他政府持有,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9%,是194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国不断退出国际机构和多边机制。美国的行为向外界展示除了其对自身实力和世界格局变化的不自信。
2、世界秩序面临大幅调整
中国40年来的崛起历程大大增加了中国在地区和全球机构中的地位和分量,巩固了中国在众多制造业行业作为全球供应链中心的地位。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中国的制度优势以及在重要物资供应链条上的不可替代性。综合考虑劳动力成本、市场、关税和整体产业链协同能力等因素,短期内应该不会出现美国希望的外资企业大批量撤出的情况。特朗普对全球贸易秩序的破坏有力证明了世界秩序架构分崩离析造成的严重后果,使得美国更难组织对这一流行病采取协同反应或提供必要的世界领导作用。再加上原油期货价格的大幅下降,世界经济格局面临巨大格局性变化。
3、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显现中国体制优势,世界各国对中国认同度提升
新冠疫情危机蔓延到了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的援助非常有限。中国尽快控制住了疫情并向其他国家提供了大量援助。
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大考。建立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经济体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领导的决断力、以及政府采取宏观调控手段高效调动资源的能力和空间是很多资本主义国家无法企及的。中国的制度优势、传统中医和先进技术在抗疫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快速度兴建了基础设施的同时,建立了多层级的隔离制度。有效掌控了危机状态下的新闻传播,避免了恐慌心理的急剧蔓延,促进了正能量在危机状态下的扩散,实现了政府和民众的良性互动。
中国在开始的反应阶段表现并不完美,但是中国之后的举措大大弥补了迟缓的起步。2020年1月初,由于武汉当局隐瞒病情,犯了一些严重错误,导致中国反应迟钝。但当时这个病毒是全新事物,其它国家之后抗疫初期的表现也差强人意。1月下旬,形势的严峻性开始显现,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果断的行动。武汉甚至湖北被封城,在全中国范围内采取了有力的隔离措施。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快速建成。事实证明,这些措施挽救了无数生命。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称赞中国“为疫情控制设定了新标准”,展现了中国速度、规模和效益。旷视科技、百度、商汤科技、汉王科技等人脸识别技术在新冠病毒识别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主要挑战
1、美国将矛头对准中国
无论是谁代表美国政府,无论美国民众是否对美国政治有较好的理解,是否进一步被极化至两党阵营,美国都不希望中国崛起并成为一个世界大国。美国已明确将中国作为头号竞争对手,并采取了多种强力措施。美国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采取了大幅加征关税等很多限制中国对美出口的手段,中美贸易和投资大幅下降。2019年7月31日,美联储决定下调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为美国金融危机十年后的首次降息,并提前至8月1日起结束缩表。2019年9月19日,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 2019年10月31日,美联储再次降息25个基点。为应对新冠疫情造成的影响,美联储2020年3月3日到15日13天合计降息150个基点,创下了最短时间累计降息幅度最大的纪录。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冲击十分明显。每一次QE实施时甚至之前(由于宣布时间早于实施时间或市场预期的缘故),美元兑人民币均出现持续性的贬值。[1]关于汇率对于经济总量的影响,近期,美国降息以后美元指数大幅上涨,造成汇率波动,再加上中美经贸斗争的起伏、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市场也会有一些影响,影响了人民币汇率变化。
2018年秋,美国国会通过立法建立了投资600亿美元的国际开发金融公司(IDFC)来监管对发展中国家的战略投资,显然是主要针对中国不断增长的影响力;2019年8月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破7。2019年8月6日,美国财政部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美国商务部部长罗斯在2020年1月30日接受福克斯商业新闻采访时表示,中国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将有助于提升美国经济,认为这将加快工作机会重返北美的进度,有些会回到美国,有些可能被墨西哥得到。美国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USCC)确认了156家在美国三大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大陆公司的名单,其中包括11家国有企业,总市值达到1.2万亿美元。这些公司有可能被美国证券交易所除名,这将引发中国概念股退市潮和回归潮。美国还可能采取公布或者冻结中国公民在美国资产,甚至动用“紧急状态法”冻结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等在美国资产的方式。上述情况使得人民币汇率和中国金融稳定充满了变数。
在新冠疫情扰乱全球供应链的背景下,为减轻本国在制造业领域对中国的依赖,美国考虑通过减负等措施来帮助在华美国企业迁出中国。2020年4月9日,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表示,美国政府应该允许本国企业在财务核算中抵扣所有资本支出项目的成本,包括从中国回迁到美国的成本。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2020年4月8日,允许谷歌开通连接至台湾的高速互联网链接,但以国家安全担忧为由不允许光缆连接至香港。中国电信也成为了美国的打击目标。中国电信自从2007年以来一直使用中国电信美国子公司的牌照来充当连接国内外网络的“公共运营商”。中国电信的国有企业性质,以及中国最近通过的几部法律,美国方面担心该公司被迫遵守中国政府的要求,配合进行通信拦截等要求。美国政府也无法信任依靠中国电信来发现、阻止或协调中国政府可能发起的不合法活动。以美国司法部为首、包括国防部和国土安全部在内的多家联邦机构要求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永久性吊销中国电信美国子公司的牌照。2020年4月24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称,因存在国家安全风险,可能撤销三家中国国有电信公司在美国开展业务的运营牌照;该委员会向中国电信美洲公司、中国联通美洲公司、太平洋网络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ComNet(USA)LLC发出了“陈述理由令”,要求它们解释为何不应该启动撤销它们在美国运营牌照的程序。
美国虽然与中国签署了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但是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大部分关税仍未取消,美国限制中国获得技术的决心也不会动摇。近期美联储宣布无限量QE,美国国会批准2万亿美元巨额财政刺激法案,影响不容小觑。美国已经形成民主共和两党一致强硬对待中国的政策趋同局面,不同的只是手法和模式。我们要保持清醒,提前预判,把握主动,要尽量防止“脱钩”的两伤局面。
新冠肺炎疫情是在中美关系大转型时期发生的重大人道主义危机,而这一危机揭示了中美关系中某些痛苦的真相。从危机产生的消极影响看,当疫情最初在中国爆发时,美国国内出现了很多幸灾乐祸的声音,认为疫情会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大国崛起的步伐,甚至还可能影响中国社会的稳定,并加速中美两国经济的脱钩。众所周知,在疫情爆发的前两个月内,美国政府并未对中国提供任何实质性援助。这种负面的表现令我们感到失望,它使我们意识到中美之间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敌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超越了人道主义关切。从这一角度看,疫情危机并未缓解中美竞争,而这一战略竞争是特朗普政府上台后自2017年起持续推进的对外战略之一。
2、世界秩序越发混乱
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因为战乱、美国制裁、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等因素而陷入人道主义危机,新冠疫情让这些地区的情况更加糟糕。除单边行动外,美国与日本、东盟、新加坡、印度、澳大利亚达成双边或三边基础设施合作框架,且联合日本共推高质量基础设施投资标准,把透明度、市场化融资、开放型基础设施及债务可持续作为高质量投资的基本原则。2019年6月,在美日推动下,G20大阪峰会通过了《G20高质量基础设施投资原则》。美国的意图是抢占“印太”基础设施投资规则的主导权,以对冲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先发优势,加大中国与其他国家开展“一带一路”合作的阻力。
2020年1月,针对武汉疫情,中国全国相当一部分地区实行了严格的管控措施,延长春节假期,交通管制,旅游景点、饭店餐厅、文化娱乐等场所停止营业,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物流运输以及批发零售等行业受到较大冲击,短期内对经济造成了很大损失。2020年1月30日晚,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召开紧急会议后确定将中国正在爆发的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定义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2]。这对中国外贸货物出口、海运物流和对外交流带来极其严重的巨大影响。外资利用和旅游业也将受到巨大打击,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英国等国都纷纷暂停了2月初与中国主要大城市的航班。受疫情和中国假期延长的影响,中国2020年第一季度经济差强人意。全球主要经济体几乎都陷入了衰退。
3、各国纷纷启动保护主义
疫情爆发后,中国开始关闭各地的工厂和隔离城镇,以此来遏制病毒的传播。中国不得已暂停向世界各地的工厂供应零部件,于是出现了短缺的局面,许多国家的工厂都因此被迫关闭。为了减轻本国在制造业领域对中国的依赖,日本决定从该国经济刺激计划中拨出22亿美元用于资助在华日企把生产转移出中国。根据日本公布的经济刺激计划细节,在日本为对冲疫情经济影响而编制的9920亿日元额外预算中包含两个子项:一是为那些着手把在华生产迂回日本的日资企业提供2200亿日元(约20亿日元)资助,二是为那些寻求把在华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的日资企业提供235亿日元(约2.2亿日元)。中国是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但2020年2月由于新冠疫情导致中国许多工厂停工,当月日本从中国的进口下降了将近一半,进而导致日本国内制造业所需的必要零部件出现了短缺。此外,日本一方面与印度推进“亚非增长走廊”计划,一方面与美、澳共同推进对印太地区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2019年9月又与欧盟签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协议,希望推进双边在印太地区、西巴尔干地区和非洲地区完善道路、港湾等基础设施的合作,对冲“一带一路”影响力意图明显。美欧日投资基础设施有助于缓解建设资金的压力,但其意图若主要为抑制、防范中国,则会形成恶性竞争,导致出现“多带多路”,最终形成基础设施领域令发展中地区难以承受的“意大利面条碗”效应。日本对华开展“一带一路”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同时,对本国企业参与合作施加诸多限制,并专门将港口、铁路、机场等项目划为“特殊领域”,不建议与中方合作。
欧盟和部分欧洲国家则对“一带一路”倡议采取保护主义政策,加大对中国投资基建项目的规则审查、安全审查,使包括匈赛铁路在内的中方在欧项目建设进程受到明显影响。2020年3月25日,欧盟委员会向所有成员国发布了《有关外商直接投资(FDI)和资本自由流动、保护欧盟战略性资产收购指南》。这是在2020年10月11日《欧盟外资审查条例》对所有欧盟成员国实施后,针对可能发生的外国投资者对欧盟战略性资产进行收购的相关规定。规定强调了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的要求,对直接投资收购医疗相关企业做出了严格要求。2020年4月4日,意大利政府宣布将修订相关法令,将“黄金权力法”(专门限制资本并购的法律)应用范围扩大到食品、金融、保险和医疗领域,并将欧盟内部的收购行为也纳入这个法案管辖。2020年4月6日,意大利政府宣布,为保护本国企业不被并购,将采取加大保护力度的措施。银行、保险、能源、保健等广泛行业将成为保护对象。限制措施针对的是打算收购意大利企业10%以上股份的外国企业。德国加大了对《德国对外贸易和支付法》(AWG)的执行力度。2020年4月8日,德国政府批准了一项加强监管的政策,适用于欧盟地区以外企业收购本国企业的案例。政府如果认为“收购行为有损德国利益”,就可以阻止收购。基础设施、医药用品、防护用品生产商是重点保护对象,能源、数字经济相关企业也可能被纳入保护范围。为应对和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西班牙政府出台了一项临时要求——外国(非欧盟)对西班牙的战略性行业进行直接投资需要获得事前批准。
2020年4月初,澳大利亚政府规定外国所有投资项目都要接受政府部门审查(原来审查门槛是12亿澳元,约合7.36亿美元),审查期限也由原来的一个月延长到最长半年。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要负责审核所有外商投资项目,不管项目投资金额大小。
2020年4月17日,印度工业和内贸促进局(DPIIT)在其官网发布公告,宣布修改外伤投资政策,规定“任何来自与印度接壤的国家投资者”都这能在政府准入路径下进行投资,这将大大增加包括中国在内的与印度陆地接壤国家的企业在印度并购投资难度。邻国中与印度有庞大双边贸易的只有中国,这一规定的目标显而易见。这次印度修订法案把中国和巴基斯坦、孟加拉两国给予同等待遇,以此来遏制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背景下对印度企业的趁机收购。拥有外国投资的印度实体所有权变更也需要得到印度政府批准。至2019年底,中国已经累计对印度投资超过80亿美元;其中阿里巴巴等中国投资者在印度“移动支付”电子商务公司和在线零售商弗利普卡特公司有较大投资;在其它印度“独角兽”企业中,中国的投资也比较多。这对于中国对印度的新增投资和已经在印度有投资的中国企业的后续投资产生巨大影响,这对于印度吸引外资会有较大影响。
这种情况在客观上迎合了美国的“脱钩”设想。评级机构标普做出估计,如果诸如服务业等领域的消费下降10%,那么中国的GDP增幅将会下跌1.2%。当前,中美贸易斗争形势还不十分明朗,再叠加这次疫情给经济造成的损失、美国为刺激经济采取的大幅降息和巨额财政刺激计划,以及石油价格的巨大起伏,给本不乐观的中国经济和金融又增加了更多的困难和不确定性。
[1]刘卫平著:《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及其影响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第1版,第66页。
[2]“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通过疾病的国际传播构成对其他国家的公共卫生风险”,并可能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措施”的“不同寻常”事件。世界卫生组织可根据《国际卫生条例(2005年)》第53条提出关于常规或定期采取适宜卫生措施的长期建议。缔约国可针对正发生的特定公共卫生危害对人员、行李、货物、集装箱、交通工具、物品和(或)邮包采取措施,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或者减少疾病的国际传播和避免对国际交通的不必要干扰。具体的建议措施包括但是不限于以下意见:审查载货清单和航行路线;实行检查;审查离境或过境时采取消除感染或污染措施的证明;处理行李、货物、集装箱、交通工具、物品、邮包或骸骨以消除感染或污染源(包括病媒和宿主);实行隔离或检疫;如果现有的一切处理或操作方法均不成功,则在监控的情况下查封和销毁受感染或污染或者嫌疑的行李、货物、集装箱、交通工具、物品或邮包;不准离境或入境。
更多精彩文章,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全球经济治理与海外利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