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投资合作“促动师”
(本文转载微信ID Investment_Reference 中国投资参考)
本文作者 汪力成 中非民间商会会长、华立集团董事会主席
导读
中非商会要将十余年积累的资源,有效嫁接给中非企业,促使各种资源发挥实效。同时,聚焦中非在制造业领域的彼此需求,做好调研、学习和协同
●中非商会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合作共赢是关键
● “境外工业园”引领“一带一路”建设
●文化先行、义利兼顾、合作共赢
中非商会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化面临新的艰难险阻的大背景下,我国政府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开创了对外开放新局面、新模式、新机制,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为中非友好合作,提出了中国方案。当下中非合作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在未来的3-5年中,中非合作将掀起一轮新高潮,中非之间在产业促进、设施联通、贸易便利、绿色发展、能力建设、健康卫生、人文交流、和平安全等八个方面将会展开全方位的互利共赢合作。我们应该通过中非商会的平台和网络,结合民营企业在产能合作、管理经验和技术方面的优势,使中非制造业合作成为下一阶段中非经贸投资合作的重点、亮点和增长点。
作为会长,我认为中非商会要将十余年积累的资源,有效嫁接给中非企业,促使各种资源发挥实效。同时,商会应聚焦中非在制造业领域的彼此需求,做好调研、学习和协同,要强化自身成为中非投资的“促动师”。2018年以来,我们中非商会陆续在医疗、基础设施、农业、物流等产业设立和筹备专委会,并以北京为中心,逐步在国内主要地区设立办事处,筹备成立“浙非经贸合作服务中心”,探索服务中非地方合作的新模式。同时,我提议商会应该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发挥商会联合国项目的优势和经验,为助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非洲“2063年发展规划”,务实开展中非与第三方在商协会领域的合作。
合作共赢是关键
非洲这块孕育了人类生命之源的大地,也是地球上仅存的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乐土,由于历史的原因,非洲大部分国家目前还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非洲人民与我们中国人民有着许多相似的经历,饱经战乱、饥饿、疾病,最终逐步走上了一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与强国之路。中非之间的友谊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在当时中国人自己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时候,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就倾力去帮助非洲国家。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更应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即用市场化方式与合作共赢理念跟非洲政府和人民共识、共创、共和、共享。
我们知道,制造业发展除了核心技术,重中之重还有上下游产业链。中国工业体系非常完备,根据联合国工业体系分为39个大类、525个小类,我国是唯一一个涵盖所有类别工业的国家,而且我国制造业体量比较大。作为发展中大国,我国制造业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在自我积累和探索中形成了各种宝贵经验,这些对于部分非洲国家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目前,非洲制造业只占全球2%左右,非洲大陆现在有超过12亿人口,平均年龄是全世界最年轻的,有预测至2045年,非洲总人口将会突破35亿,而且非洲大部分国家百业待兴,发展潜力无限。因此我认为如何进一步促进非洲工业化进程,提升非洲生产能力是中非制造业合作的根本目的;帮助填补非洲产业链空白,优化中国产业链结构是中非产业链联动发展双赢的期待。
此外,我们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在非投资还有利于为东道国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东道国税收收入,尤其对于生产规模大、劳动密集的产业,可以有效创造更多就业,对东道国经济增长起到积极作用。比如,我们商会的会员企业华坚集团,在埃塞俄比亚投资华坚国际轻工业城建成9条现代化生产线,带动了当地近万人就业;内蒙古鹿王羊绒集团已在马达加斯加建成5个工厂,雇佣当地员工6500名,技术管理人员本土化率已达到80%;传音集团为全非洲超过3亿人提供了近4亿部手机;四达集团为30个非洲国家1千万个家庭超过5千万人提供了数字电视服务。
“境外工业园”引领“一带一路”建设
曾经,我与大部分中国人一样对非洲这块大地的印象是遥远、原始、甚至危险。但由于“青蒿素”的国际化,公司从2000年开始致力于打造“青蒿素抗疟药”全产业链,正因为这个原因,我本人多次去非洲进行市场调研,也与非洲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果你去了,你就知道为什么我独爱这块土地,你同样会被非洲人民的自然淳朴和人文环境所感动,你也会爱上非洲。但是对于非洲大部分地区和国家而言,目前的营商环境尤其是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等还存在着诸多不足,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中国民营企业走进非洲的顾虑。
具体来看,1990-2003年,我国投资非洲的企业大多数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实力强、管理科学和信誉好的国有企业成为我国对非洲投资的中坚力量。自2003年起,随着我国民营经济发展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非洲建设中,并且我国制造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特点适合非洲经济发展需要。我国的民营制造业企业生产的许多产品在非洲各国拥有广泛的市场、发展潜力较大,如纺织品、服装、鞋类、五金、家电等。倘若我国的这些制造业企业将部分产品在非洲实现本地化生产,既可以更好性价比满足非洲需求,又可以延长产品周期。为此,我国民营企业从过去产品“走出去”正在逐步向产业“走出去”升级,但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中小民营企业对于走进非洲,最期待选择的还是“组团出海”,可以有效降低投资风险。
众人拾柴火焰高,强强联手是关键。如今,境外工业园作为国际产能合作的有效载体,恰逢其时的成为我们国家民营企业出海发展的好平台。境外工业园“一站式”的出海服务大大提高了中小民营企业走进非洲的信心和决心,境外工业园的产业集聚效应和产业链运营有效助力“走出去”企业扎根当地市场、开拓国际市场。尤其对于民营制造业企业,对于那些传统产业的优势产能,完全可以通过在非洲投资设厂“以销定产”和“产地多元化”升级简单的外贸出口,实现“多赢”的成果。
文化先行、义利兼顾、合作共赢
我们要以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秉承“文化先行、义利兼顾、合作共赢”的理念,我坚信中非商会将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以中非合作新模式为引领,引导和服务会员企业积极参与中非合作“八大行动”,发挥民营经济灵活的市场资源配置特点和优势,用好我们商会的优势,促进“国民合作”,通过对接联合国及其它国际组织、我国政府与非洲政府以及提供金融、信息、法律等服务,助力中非企业在互利共赢中携手发展,特别是在推动中国企业未来3年对非投资不少于100亿美元的行动中,努力发挥积极作用。
“以情怀致敬中非友谊,以市场提升中非合作”!我们愿与非洲朋友一起,奋斗前行!做中非发展和开拓的“促动师”。让我们以灿烂的笑容迎接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