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文化差异这么大,如何打开中日产业并购大门?
2019年6月5日,由晨哨集团主办、北京产权交易所、北京股权投资基金协会联合主办的“日本产经周期轮替与中日产业并购新机会”沙龙在北交所成功举行。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锦文作“中资赴日投资路径及其风险与应对策略“主题分享,首钢基金、苏州工业园区投资促进有限公司分享了与日本企业投资合作经验,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九鼎投资、三井物产、百特莱德、珈伟股份、鹏博士电器传媒等三十余位代表出席,共创交流。晨哨集团副总裁罗小军、北京产权交易所副总裁周志武和北京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副秘书长李明分别做开场致辞。
数据显示,2017年日本对华实际投资金额32.6亿美元,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为4.44亿美元;截至2017年底,日本对华投资累计项目数51006个,实际到位金额1081.8亿美元,中国对日本直接投资存量为32.0亿美元;日本在中国利用外资国别(地区)中排名第一,中国在日本利用外资国别(地区)中排名第七(2016年)。
对此,君合律所合伙人杨锦文律师分析,从近几年中日双边投资金额来看,受领土纠纷等政治事件影响,在华日本企业2012年受到冲击,日本社会热论“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不少日本企业启动了“China plus one”计划,分散对外投资,转向东南亚,导致14、15年日本对华投资额急速减少,“但近几年投资逐渐趋暖”。
当下,中资赴日并购出现了新的机会。随着中日关系缓和,为中企投资日本提供了好气候。同时,日本产业周期轮替为中资企业赴日收购提供了机会,此前中资赴日消费、半导体、汽车零部件收购案例即是印证。此外,一批二战后出生的日本企业家面临退休,事业需要接盘出现了中企收购合作机会。
诸多因素交替,预示着中日投资合作新契机的到来。2018年,国家主权基金中投与日本五大金融机构(日本野村证券、大和证券、三菱日联、三井住友和瑞穗银行)共同组建了中日产业合作基金,面向中日和第三国进行投资。
不过,面对机会,不少与会企业分享了对日投资不成功的经验,虽然地缘临近,中日企业文化差异和民族文化差异,依然是投资日本的重要障碍。
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锦文律师有丰富的中日双边投资并购案例经验,并在日本综合商社双日集团工作4年,杨锦文律师表示,与日本企业交往时,尤其需要注意与日本企业交往的商务礼仪和保持真诚谦逊的姿态,在尊重日本企业文化基础上需要耐心慢慢取得日本企业的信任。此外,杨锦文律师提醒,在与日本企业谈判过程中,选用懂日语的人才,选择用日本母语交流也是建立信任的好办法。而不少与会企业有过不能说日语而失去交流机会的经历
来自苏州工业园区投资促进局张峰副局长,有着十五年日本招商引资以及日本企业交往经验,张峰指出,与日本企业交往一定要取得对方信任,一旦取得信任后,“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都会跟你做生意。”杨锦文律师表示,日本文化环境下,即便在日本企业内部不同部门同事之间建立信任,也要经常开会,一起出趟差,一起喝顿酒。此外,结合最近中企赴日本控股收购成功经验,张峰指出,有产业运营背景的投资人更容易获得日本企业合作。
对于投资日本新机会,张峰提醒说,在日本有很多好的技术想要应用于日本知名企业需要技术认证周期长达8-10年,而可以在中国快速投入市场,这是日本技术愿意走进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杨锦文律师则提议,与当初一些中国企业跟着日本企业投资东南亚一样,中国企业和日本企业也可以合作共同开展第三国的投资。事实上,中投与日本五大金融机构合作的中日产业基金将投资于中日两国及第三方国家的制造业、通信传媒、医疗、消费等行业企业,进一步深化中日经贸投资合作。
中日产经周期轮替与中资赴日投资新机会论坛上,还有来自首钢基金、三井物产、北京百特莱德、九鼎投资、中军财富控股、珈伟股份、意志高驰、融信资本、鹏博士电信传媒集团等企业代表在共享交流环节一起分享了各自对日投资合作的经验和需求。
北京产权交易所副总裁周志武还介绍了北京产权交易所和国际版块业务,并介绍了与晨哨集团合作推进“一带一路”项目为例表达愿与合作各方开放合作共同服务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