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英国大使郑泽光在《欧洲时报》英国版发表署名文章:中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治理
中国驻英国大使郑泽光将在15日出版的《欧洲时报》英国版上发表署名文章。本网转载全文如下:
中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治理
(中国驻英国大使郑泽光)
由于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长期的歪曲宣传,西方社会对中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治理有许多误读误解。事实上,在处理民族问题、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和传统方面,中国做得比美国及不少西方国家都好。现在是到了澄清事实、匡正视听的时候了。
中国是一个有14亿多人口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有56个民族。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中国的民族政策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平等。56个民族无论人口多少都一律平等,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政府主动对各少数民族进行识别,哪怕一个族群只有1000多人,也要承认他们的民族身份并给予特殊待遇。再小的民族也至少有一名全国人大代表行使国家最高权力。人民币除使用汉字之外,还使用了蒙古、藏、维吾尔、壮四种少数民族文字。少数民族可以多生孩子、少交税,还可以在政府部门得到重点培养和快速提拔。
二是自治。中国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推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中国共有新疆、西藏、内蒙古、广西、宁夏等5个民族自治区,还有30个民族自治州、120个民族自治县。
三是发展。中国正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求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中国政府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兴边富民”行动,对少数民族地区倾斜资源、加大扶持,极大改善了当地发展。全国各部门各地方30多年如一日对口援助新疆、西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多年来,维吾尔族人口从220万增长到约1200万,人均预期寿命从30岁提高到74.7岁。西藏和平解放特别是民主改革以来,藏族人口从100万增加到300多万,西藏的人均寿命从35岁提高到72岁。
四是民族共同体。中国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总人口1.25亿。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历史上多次民族大融合的结果,中国文明也因此历经千年而不断。各民族早已结成利益攸关、命运与共的共同体。我们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全国55个少数民族共使用28种文字和72种语言。中国现有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14.4万处,其中清真寺3.5万余座,佛教寺院3.35万座,基督教教堂和聚会点约6万处。在保持各民族的多元性的同时,我们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
中国的民族政策根植于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有着自身的发展逻辑。经过不懈努力,中国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我们愿同世界各国就民族政策和民族治理加强交流互鉴,推动各自取得更好发展,共同为人类文明与进步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