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中外 中欧文化在陕西丝艺节共舞
东起长安(西安)、西达罗马的古丝绸之路,曾为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千百年后,亚欧大陆上的文明互鉴和民心交往正在谱写出新的乐章。
9月17日至23日,第八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西安举办,吸引美国、日本、阿根廷等29个国家参与,在一周时间内,上演了58场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为近400万名观众带来极致的艺术体验。
穿越古今 中欧文化在古都西安碰撞交融
9月17日晚,在西安浐灞保利大剧院上演的音乐剧《丝路之声》拉开了本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帷幕。
一位出生在意大利、成长在加拿大的华裔少年,因一个偶然的机会穿越到了2000年前的汉代都城长安,在这段惊险与乐趣交织的旅途中,他结识了纯善勇敢的同伴,见到了千里丝路起点——大汉长安的繁华与市井百态,最终实现了对自我身份的认知和多元文化认同。
该音乐剧由陕西旅游集团联合美国百老汇演艺巨头倪德伦环球娱乐公司历时五年倾力打造,集结了国内外音乐剧界顶尖力量,由金培达担任音乐总监与作曲,梁芒作词,谱写出丝路的繁华与烟火,为观众带来一次与恢弘历史相遇的穿越之旅。
“该剧在内容创作和舞台呈现方面,既汲取了百老汇的精华,又做出了适宜本土的大胆创新。”陕旅集团《丝路之声》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剧融合了中外多种艺术形式,不仅有音乐、舞蹈、木偶、杂技、武术等,每种艺术形式也都包含了诸多元素,充分展现了汉代长安市集的繁荣景象和西域独特的风土人情。
老班头乐队通过一首《旅途》再现祖辈跟随张骞出使西域及后人丝路途中的点滴,西塔琴、嘟嘟克、非洲鼓等异域乐器声响起,将观众的思绪带去遥远的过去,跟着老班头乐队的步伐,回看丝绸之路的魅力风光。
一场汉代集市表演,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汉代长安城市井的精彩日常。异域特产风靡大汉,一个个身穿胡服与汉服的商贩们,吆喝着兜售香料胡桃、叫卖胡琴丝绸。灯光亮起,热闹的集市瞬间将人带到那个开放包容、繁华壮丽的长安。
整场演出既充满现代时尚感又保留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传承,加上身临其境的多媒体震撼特效和极具质感的舞台道具的加持,呈现出恢弘盛大的汉代文化氛围和美轮美奂的舞台视听效果,以音符和舞蹈讲述中欧文明交流互鉴故事。
据悉,《丝路之声》音乐剧将进驻西安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丝路欢乐世界“琴音剧场”,并于9月28日启动常态化演出。未来,陕旅集团计划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展开巡演,向世界讲述丝路故事。
除开、闭幕式外,本届艺术节由文艺演出、美术展览、线上展播三大板块构成,开展“拉美艺术季”“泰国文化日”“国际儿童戏剧周”“2022西安国际数字互动娱乐文化周”“非遗活动展演”等五项专题活动。
艺术节上,《公园》、《珍妮·杨森、瓦莱里·捷杰耶夫指挥慕尼黑爱乐乐团演绎门德尔松与舒伯特作品音乐会》、《卡门》、《西蒙·拉特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演绎德沃夏克和贝多芬作品音乐会》、《克里斯托弗·埃申巴赫指挥德国班贝格交响乐团演绎莫扎特、普朗克、圣桑作品音乐会》、《意大利钢琴大师、指挥家瓦妮莎·贝纳利·穆塞勒独奏音乐会》、舞剧《俄风舞影》……多场来自欧洲国家的精品演出通过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云平台进行线上展播,让全球观众足不出户就能饱享多场视觉与听觉盛宴。
由维也纳交响乐团表演的布雷根茨音乐节歌剧《弄臣》在陕西大剧院线下放映,该剧本改编自雨果的讽刺戏剧《国王寻欢作乐》,情节引人入胜、旋律朗朗上口,让西安观众近距离感受到雨果戏剧的魅力。
众多非遗亮相 会跳芭蕾的皮影征服欧洲观众
本届艺术节精彩上演40台国内外精品剧(节)目,集中展出近500件(套)优秀艺术作品。
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为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非遗项目与民众互动共享,本届艺术节融入非遗文化交流展示与传播项目,于开幕当天举办了非遗美食和传统技艺展演展示活动。
华州皮影、木版年画、澄城刺绣虎头帽、凤翔泥塑吉祥虎、旬邑彩贴剪纸、蓼花糖、汉中核桃馍、渭南石灰窑水晶饼……众多陕西非遗项目惊艳亮相,成为本届艺术节上的一道靓丽风景,吸引与会嘉宾和观众媒体前来欣赏体验,活动现场人气火爆。
华州皮影戏俗称“灯影戏”,源于1500余年前,堪称“中华一绝”。2006年,华县(2016年改为华州区)皮影戏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中国皮影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华县皮影戏作为其中的子项目一并入选。2020年,“华州皮影”在法国被注册为国际商标,国际知名度大幅提升。
“皮影现在是非遗,可它在诞生时是一种时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民协皮影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华州皮影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薛宏权在接受欧洲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于是,制作皮影40年的薛宏权让芭蕾舞、迈克尔·杰克逊舞步、街舞、动漫等时尚元素走进了皮影戏。他还带领华州皮影演出团赴德国、法国、奥地利、日本、新加坡等多国演出。“芭蕾舞发源于欧洲,我们在德国演出芭蕾舞皮影戏《喜儿》时,现场的德国观众爆发出热烈掌声。表演结束后,除演出道具,我们带过去的皮影纪念品全部被抢购一空。”薛宏权回忆。
9月19日下午举办的“丝路非遗·世界共享”2022丝绸之路非遗大师对话活动,更是让璀璨夺目的非遗文化在“活态传承”中延续文明记忆,在交流碰撞中绽放出时代光彩。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郑晓燕在致辞中介绍,陕西人杰地灵、文化灿烂。千百年来积淀深厚的三秦大地,孕育了丰富多彩、魅力独特的文化遗产。近年来,陕西省在推动非遗传承发展,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都迈出了新的步伐。
远在“丝绸之路”另一端的意大利中国“一带一路”中心主任梅毕娜为活动发来庆祝视频。她表示,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和文化的交流之路,也是世界共享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世代传承,受大众喜欢的民间文化。2020年1月,意大利中国“一带一路”中心与中国西北旅游协作区在米兰签署了关于共建丝绸之路文化创意产品交流中心的合作协议,计划用三年时间推动中意文化创意产品,这其中就包括非遗项目的交流和展示。
本届艺术节借助“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云端数字矩阵,将线上展播、美术展览、非遗展示等送到全球观众面前,让更多人了解陕西、了解中国。
古丝绸之路起点焕发新生机
朗朗神洲,祚传千载;漫漫丝路,泽遗百代。通过联通中外,古丝路起点长安正在焕发新的生机。
本届艺术节上,“第38届中国陕西·日本京都书画联展和第7届中国·日本学生书画联展”通过386幅中日名家与学生的作品展示陕西与京都结为友好省份的深厚友谊,促进中日文化艺术交流。
拉美艺术季开展线上“拉美艺术展演”等活动,泰国文化日举行西安泰国文化和旅游图片展、西安泰国商品展等活动。国际儿童戏剧周组织《孔融让梨》《凿壁借光》等优秀儿童剧巡演。此外,“新光奖”中国西安第十届国际原创动漫大赛、西安曲漫杯COSPLAY大赛等活动将于11月开启。
各国文化活动选择在西安亮相,无疑是看中这座千年古都的文化“走出去”实力。
2020年1月,陕西省多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节目先后赴马来西亚、葡萄牙、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开展系列活动。新冠疫情暴发后,陕西文化“走出去”的脚步并未停歇。2021年,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与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共同主办的“欢乐春节·秦-兵马俑的前世今生现代艺术展”,以“互联网+”为技术承载,精心打造线上文化和旅游展览内容,与观众共享独具陕西特色的中国新年云端文化盛宴。
如今,在全球范围内,社交平台成为文化交流的主阵地之一。去年,西安“不倒翁小姐姐”火到海外,在TikTok播放量超过数百万。西安夜景、兵马俑、美食等文化元素也在海外社交平台频频被点赞评论。
为了吸引和打动海外观众,尤其是海外“Z世代”的年轻人,陕西省自2013年起相继开通了三语种官方账号,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策划实施了数百场线上线下推广活动,目前,“游陕西”(visitshaanxi)粉丝总量目前超93万人,曝光超2.2亿次,互动超1千万次。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9月23日晚间,伴随着舞剧《青铜》在陕西大会堂的上演,第八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是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的国家级文化艺术盛会,自2014年创办至今,已成功举办8届,并永久落户陕西,已成为中国“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品牌。
虽然本届艺术节已然闭幕,然而丝路交流却永不止步。
昔日长安,丝绸之路从这里出发,绵亘万里抵达罗马,彰显中华民族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处世之道;今日陕西,正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朋友圈,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走实、走深,为共建“一带一路”作出新贡献。
未来,随着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更多的交流互动,中外文化交流将在西安碰撞出更多火花,彰显着丝路文化“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动人心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