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印度开辟第二战场 中国车企按下快进键

发布日期:2020-02-28 15:17:21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作者:
中国车企集体出征印度市场,绝对是赚足了当地媒体和消费者的眼球。当然,印度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超级大国,全球汽车巨头都虎视眈眈。中国车企要挑战印度这个新的战场,难度并不小。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月28日6时讯(杨翔然) 印度,近期成了汽车圈曝光率极高的关键词。在新德里国际车展上,长城汽车正式宣布进军印度市场。在此之前,长城汽车已于1月17日收购了通用汽车在印度塔里冈的工厂。此外,上汽乘用车、海马汽车均是参展方之一。中国车企进军印度的第一把火在新德里车展上点燃,也让这个此前在国内没有什么讨论度的车展一下子成为业内焦点。问题来了,印度到底有何魔力,竟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国车企集体出海的把握又在哪?

印度车市,像极了15年前的中国市场

作为全球第二人口大国,印度拥有超过13亿人口。而且,印度人口增长率要高于中国,达到了1.11%(中国人口增长率为0.39%)。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和高增长率,意味着庞大的市场消费潜力。2019年的数据显示,印度人均GDP为2015.59美元。虽然与中国过万美元的人均GDP仍有庞大的差距,但增速连续保持在5%以上,有很大潜力。另外,据统计,印度人口的平均年龄仅为27岁,中国则为37岁。更低的人均年龄,意味着未来有着更大的消费潜力和经济推动力。

与其宏观经济吻合的是,印度车市虽然整体全球第四,但人均保有量很低。201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印度千人汽车保有量不足30辆,这是被经济掣肘,消费实力低的缘故。另一方面,随着这个金砖国家未来经济的腾飞,汽车市场也必将随之蓬勃发展。虽然,目前全球前三大汽车市场分别是中国、美国、日本。但据预测,到2021年,印度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而数据显示,中国车市正是在2006年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之后起飞的,因此,目前的印度车市很像中国15年前的汽车市场。

从上汽到长城,中国品牌开启“团战”

正因为印度拥有广阔的汽车市场,所以有部分中国车企看准印度市场。例如,目前上汽在印度站稳了脚跟。自2019年7月上市以来,上汽名爵的首款SUV赫克托的订单量已经超过2万个,迄今已经出售近1.6万辆。而在电气化的大趋势之下,上汽名爵也推出了首款名为ZS EV的SUV电动产品。据上汽名爵表示,自开放预订后27天,这款电动产品已经获得了2800多个订单。对于印度市场,上汽也提出了2025计划。上汽名爵提出,到2025年至少要推出6款新车型,以增加现有的赫克托和ZS产品线。

此外,近期出海动作频频的长城汽车,针对印度车市也做出了很多行动。在印度车展的首日,长城发布了哈弗品牌的实体和概念车,并宣布了“愿景2025”计划。长城汽车包括收购通用汽车的塔里冈工厂、产品开发、生产动力电池和电力驱动装置等关键部件的制造。除此之外,长城还计划在印度投资建立锂离子电池以及内燃机等制造公司。根据印度汽车工业协会(SIAM)的统计,2019年印度乘用车销量大幅下滑,但SUV销量增长了5%。而在中国以SUV打下天下的长城汽车则拥有天然的优势。

而另一家决心冲进印度的海马汽车,同样也有着完善的规划。初来乍到的海马首先选择与当地Bird Electric公司进行合作,并于今年印度车展上,展示了一款名为Bird Electric EV1的无座电动掀背车。而据海马方面表示,这款车预计将2022年上市,售价将达到100万卢比(约合人民币9.76万元)。事实上,从售价便可看出,进入印度市场,海马首先选择的是更为平民化的小型电动车。调查结果显示,,印度将近70%的消费者能够接受的价格仅为9999美元(约合人民币7万元)以下电动汽车,这样反映出小型电动车在印度极具潜力。

日系垄断,韩系紧随,中国车企的“突围”

2019年印度乘用车市场有60%的份额被日系品牌占据,韩系品牌的份额为18%,欧系与美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分别只有2%和1%,而中国车企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在日系、韩系两个之中,最重要的当属马鲁蒂铃木,这家由日本铃木与印度当地车企马鲁蒂组建的合资企业,在印度市场的占比高达50%。

除了铃木,自主车企还有另一个竞争对手——现代起亚。近几年,随着在中国市场表现疲软,现代起亚集团正在加大在印度的投资。根据现代汽车在2019年4月4号发布的“2025战略”,它将印度作为新兴市场的基础,将从2035年开始,作为新型汽车及纯电动车的重要投产地。韩系(现代+起亚)车不仅市占率在印度排名第二,而且占据了印度2019年车型销量Top10中的3个席位(来自现代)。

但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印度汽车每年上升势头都很猛,但印度市场目前主要销售的车型多为可靠、低廉的小型车,而且占到市场75%。例如,像铃木这样占据了一半市场份额的品牌,也还是低价紧凑车型为主。大尺寸、中高端车型增量极为缓慢,而新能源市场更是一片空白。而究其原因就是车市竞争不够,物美价廉的功能配置和更高品质的车型太少。而解决印度消费者需求痛点,正是中国品牌的传统强项,也可以说中国汽车想要打入印度市场,必须也是必然会走的一步棋。并且,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中国自主车企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汽车渝评

中国车企集体出征印度市场,绝对是赚足了当地媒体和消费者的眼球。当然,印度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超级大国,全球汽车巨头都虎视眈眈。中国车企要挑战印度这个新的战场,难度并不小。不过,印度这个市场又和中国有着诸多的共通性,再加上中国车企已经有实力与跨国巨头们展开正面较量,中国车企们未来未必不能占领“半壁江山”。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