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上虞经开区:重点产业聚势腾飞 本土企业逐浪世界
日月递嬗,盛貌日新。行走在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徐徐铺展:昔日破土抽枝的工业新苗,如今已长成枝繁叶茂的产业森林;曾经扎根一隅的本土企业,正蜕变为逐浪全球的外贸劲旅。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处处跃动着跨越发展的强劲脉搏。
区域经济发展如此之好,关键在于精准把握产业脉搏,以创新实践破解发展难题。今年5月,商务部印发的《深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这为国家级经开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与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的发展路径不谋而合。
一次次产业升级的蝶变、一家家出海拓市的企业,汇聚成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如今的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已集聚1846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51家。2024年,经开区实现总产值2576.2亿元,同比增长6.9%,勾勒出区域发展的曲线。
创新谋发展
先进材料产业加速前进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正面临产业结构不均衡、经济效益亟待突破等多重挑战。如何在变局中开新局、于挑战中寻机遇,成为推动经开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
面对产业升级的时代命题,杭州湾上虞经开区锚定破局方向——以精细化工这一传统产业为基石,将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的新材料领域延伸拓展,实现“老树发新枝”。
产业换挡,招商先行。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创新招商模式,以产业链鱼骨图为指引,聚焦精准招商。一方面,靶向招引链主型企业、优质配套项目,通过强链、补链、延链,加速产业集群集聚;另一方面,积极引导本土龙头企业向高端新材料领域转型升级,推动企业间开展技术交流与项目合作。
通过双轮驱动,杭州湾上虞经开区产业生态持续优化,先进材料产业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已有169家先进材料领域企业落地于此,形成了特色鲜明、协同高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2024年,该产业产值达1096.8亿元,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企业间若只是地理上的毗邻,而缺乏深度的产业协同与资源整合,即使形成规模庞大的企业集群,所谓的产业链也终将沦为一盘散沙。
杭州湾上虞经开区深谙其道,始终将育强壮大企业群、构建完善产业生态圈作为发展核心,通过推动企业间共享资源、联合攻关,打造产业配套服务体系,全方位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让企业在这片沃土上真正实现“物理聚集”向“化学融合”的跨越,构建起协同增效、欣欣向荣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浙江佑谦特种材料有限公司便是协同发展的典范之一。作为深耕水性UV涂料及高性能UV固化涂料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其在研发、生产与销售环节持续发力。
“我们积极探索协同创新模式,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佑谦总经理刘磊介绍,为突破行业技术瓶颈、抢占创新制高点,佑谦与同处经开区的浙江阿克希龙舜华铝塑业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双方联合研发的金属材料专用热转印UV涂料,成功斩获发明专利授权。
2024年,佑谦与阿克希龙舜华的合作再结硕果——建成国内首条量产的全水性光固化涂装线。该涂装线不仅顺利通过验收,还凭借突出的环保优势获得国家环保基金补贴,为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示范样板。
企业拔节生长的背后,离不开杭州湾上虞经开区以先进材料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多维发力优化产业生态。营商环境方面,深入推进增值化服务改革,设立一站式企业综合服务分中心,全力构建优质产业发展生态圈;金融赋能层面,推出产业金融协同发展改革试点,打造层级有序、聚焦清晰的产业基金体系,重点瞄准龙头标杆性企业和引擎性项目,持续推动产业项目招引落地。依托总规模50亿元的中金曜盛产业母基金,出资设立半导体、低空经济、装备及新材料、人才创新等一批细分领域产业子基金,拓展产业项目的“朋友圈”。
在杭州湾上虞经开区优质产业生态的赋能下,浙江海创锂电科技有限公司增资扩产,加快推进“年产3.7万吨三元前驱体”扩建项目。该项目作为海创科技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目前已完成厂房主体建设,接下来是关键设备进场,后续进入调试阶段,建成后将显著提升企业产能和市场竞争力。
破浪向全球
本土企业进发世界舞台
随着区域产业集群规模效应日益凸显、发展势头一路高歌猛进,如何突破本土市场边界,在海外开辟“第二增长曲线”,成为企业谋求长远发展的必答题。
立足杭州湾上虞经开区这片产业沃土,经开区内企业以开放姿态谋篇布局,发展的触角如蓬勃生长的藤蔓向海外延伸。它们既依托本土产业集群的资源优势,又积极在全球市场开疆拓土,以国际化战略书写企业发展新篇章。
作为深耕照明产品研发与生产的老牌外贸企业,浙江阳光照明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曾长期依赖海运货代模式进行海外货物运输,成本攀升、利润压缩等问题随之而来,一度成为制约其海外市场拓展的瓶颈。
为冲破这一障碍,阳光照明以前瞻性战略眼光在美国、比利时、德国、法国等国布局海外智慧物流平台,企业将出口货物通过跨境物流提前存储至海外智慧物流平台,当海外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下单后,可直接从当地仓库发货,实现货物的快速配送。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成功打通了海外尾程配送的“最后一公里”,消除了传统外贸模式中时效慢、成本高的痛点,还为企业开辟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发展空间。
企业协同出海正成为开拓国际市场的创新路径。近日,浙江蓝能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三一氢能展开深度合作,将两台工作压力分别为50兆帕、90兆帕的储氢瓶组进行最终调试与检测后,发往澳大利亚。
“我们与三一氢能作为氢能产业链不同关键环节的头部企业,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专业优势,通过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的模式,携手开拓国际市场。”蓝能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1+1>2”的合作效应,不仅助力蓝能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更向世界展现了高标准、高品质的中国氢能解决方案。
此次合作也是浙江蓝能作为申能能创旗下氢能产业链企业,在“双碳”的时代背景下,围绕申能集团“三纵三横”氢能发展战略,肩负起推动能源绿色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时代重任,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带领中国氢能装备以领先技术实力走向全球舞台、迈向低碳未来的重要举措。
浙江格派钴业新材料有限公司通过工艺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延伸产品价值链,首次突破国际大宗商品顶级认证门槛;浙江国邦药业有限公司持续进行技术革新,在多个核心产品线构建起行业竞争壁垒,产品已遍布全球115个国家和地区;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单晶炉,成功突破国际技术封锁……在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的外贸版图中,一批批本土企业正以硬核实力叩开世界市场之门。(和 琼)
这些企业“破浪出海”的奋进之路,离不开杭州湾上虞经开区的强力支持。今年以来,经开区主动作为,先后组织200余家外贸企业“组团出征”,通过参加国际展会、开展商务洽谈等形式,深度融入全球经贸网络。同时,积极探索外贸新业态,大力挖掘跨境电商出口潜力,为区域外贸增长注入新动能,书写浙江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