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家 美国共和第一银行倒闭

发布日期:2024-04-29 06:16:21来源:欧洲时报网作者:
近日,美国共和第一银行宣告倒闭,成为美国今年首家倒闭银行。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近日在官网发布声明,称美国监管机构关闭了在宾夕法尼亚州、新泽西州和纽约州运营的地区银行共和第一银行,该行也是美国今年倒闭的第一家银行。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

美联社报道,美国监管机构关闭了在宾夕法尼亚州、新泽西州和纽约州运营的地区银行共和第一银行。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4月26日称,它已接管这家总部设在费城的银行。截至1月31日,该行约有60亿美元资产和40亿美元存款。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称,总部设在宾夕法尼亚州兰开斯特的富尔顿银行同意承担这家倒闭银行的几乎所有存款并买下其几乎所有资产。

共和第一银行的32家分行最早将于4月27日作为富尔顿银行的分行重新开业。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称,共和第一银行的储户最早可于26日夜间通过支票或自动取款机提取资金。

预计该行倒闭将使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损失6.67亿美元。

这是美国今年首次有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承保的银行破产。上一家破产的银行是总部设在艾奥瓦州索克城、于去年11月破产的公民银行。

去年至今已有6家银行倒闭

广州《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共和第一银行的倒闭被视为去年3月以来美国区域银行危机的余波。据统计,2023年美国至少有5家银行倒闭,分别是美国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第一共和银行、心脏地带三州银行和公民银行,这些银行均为美国区域银行。需要明确的是,今年倒闭的共和第一银行与去年5月倒闭并被摩根大通收购的全美第14大银行——第一共和银行名称虽然相似,但并不是一家,后者的规模要大得多。

据悉,危机爆发前,硅谷银行、第一共和银行、签名银行的资产规模在全美银行排名分别为第16、14和29位,资产规模均超过千亿美元。而截至2023年底,共和第一银行的总资产为58.7亿美元,远远小于上述三家银行,但比心脏地带三州银行(1.39亿美元)和公民银行(0.66亿美元)的规模要大不少。

事实上,共和第一银行的倒闭早有端倪。2023年7月,该行曾在向投资者发表的演讲中表示,存款数量正在下降,而且随着利率上升,该银行的抵押贷款业务的价值已经降低。此外,由于未能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年度报告,共和第一银行于2023年8月被纳斯达克摘牌,1.25亿美元的资本补充计划也随之告吹。

据悉,在正式宣告倒闭之前,共和第一银行的监管资本勉强为正,如果算上债券投资造成的4.25亿美元“未实现损失”,所有者权益已经微乎其微。

咨询公司Klaros Group合伙人布莱恩·格雷厄姆表示,该行已经资不抵债至少一年半了,在正式宣布倒闭之前,监管机构似乎一直试图为其争取出售或投资的时间。

会不会有下一家中小银行倒闭?

共和第一银行并不是“孤独”的。这场危机的大背景是,利率上升和商业地产价值下降加剧了许多地区和社区银行的金融风险,由失去价值的房地产支持的未偿还贷款面临再融资挑战。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是,美国还会不会有下一家中小银行倒闭?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表示,当前,美国中小银行风险问题存在进一步恶化可能。

第一,商业地产困境给美国银行业带来信用风险挑战。2023年,美国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79%,较上年末提升0.12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降至211.6%,较上年末下降8.3个百分点,部分领域信用风险值得关注,特别是商业地产行业。一方面,自美联储加息周期启动以来,美国商业地产行业的基本面恶化;另一方面高利率水平导致地产企业的再融资条件恶化,违约风险处于上行通道;中小银行又是美国商业地产商的主要融资方,因此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剧。

第二,利率水平依然维持高位,给中小银行带来较大的存量证券资产的估值损失以及较高的负债成本。截至2023年末,美国银行业持有的可供出售证券(AFS)浮亏达3096亿美元、持有到期资产(HTM)浮亏达2935亿美元。在高利率环境下,这些“未实现损失”仍可能因局部事件爆发而被迫兑现,浮亏变成实亏,引发流动性危机和市场恐慌。

第三,流动性风险成为隐忧。2023年,美国中小银行存款搬家压力增大,中小银行存款规模同比收缩6.3%。同时,美联储流动性支持工具退出后,美国中小银行或面临存款流失压力。2023年3月11日,银行定期融资计划(BTFP)按期停止发放新贷款,共借出约1640亿美元。BTFP退出意味着美国金融系统维持资金充裕的工具减少,中小银行危急时刻申请资金支持的成本增加,可能引起市场对银行流动性的担忧。

兴业研究公司金融行业高级研究员陈昊曾表示,每一轮危机都会加速美国中小银行的合并。从历史的演进来看,近几十年美国的中小银行都是处于合并的过程中,美国银行业机构的数量也在持续下降。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