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在德设立研发中心成为中德合作新亮点

发布日期:2018-02-23 09:43:17来源:驻德国经商参处作者:

201410月,中德两国在第三轮政府磋商中就深入开展研发合作达成共识,研发作为中德创新合作首批重点领域被写入《中德合作行动刚要》。创新伙伴关系为中德务实合作装上了大功率引擎,在中欧创新合作中发挥了引领作用。一方面,两国科研机构合作日益紧密,从松散的合作方式逐步走向长效合作机制;另一方面,企业赴对方国家开展研发合作,尤其是中国企业赴德国建立研发中心发展势头强劲,为中德创新合作注入强大动力。

一、选择德国设立研发中心具有多方面优势

毕马威公司调查显示,德国的研发环境获得外资企业的高度评价,64%的受访外资企业认为德国的研发环境名列欧洲前五名。美国、日本、中国等非欧盟投资者对在德国设立研发中心意愿更强烈,上述三国58%的受访企业表示将在未来三年内每年投入至少1000万欧元支持在德国的研发活动。德国的研发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德国研发创新能力强。据欧洲专利局统计,2016年德国共获得专利3.2万件,是第二名法国(1.3万件)的两倍多。中资企业普遍认为,在德设立研发中心能够及时跟踪行业发展最新趋势,确保与世界新兴技术同步。二是高素质研发人才丰富。除了研究类大学和应用技术大学,德国还有马克思普朗克学会、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亥姆霍兹联合会、莱布尼茨学会、德国科学基金会等由国家资助的非高校类科研机构,下属研究院所超过150家。各类科研主体协同发展,为德国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研发人才。三是产业集群布局合理,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德国在汽车、机械制造、电子电气、化工、医药等领域形成多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且均衡分布在德国各地,有效降低了土地租金,也使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得专业人才。四是德国政府持续加强对科研领域的资助2014年,德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签署《研究和创新协定》(PFI),加大对亥姆霍兹等五大非高校类科研机构的科研经费投入,2015-2020年期间每年增长3%,全部由联邦政府承担。

二、对德投资总体呈现“外延式并购”与“内涵式发展”协调推进的特点

中资企业对德投资起步较晚,早期以贸易公司为主,2010年以前总投资额约为10亿美元。2010年以来,以跨国并购为主要形式、以制造业为主要领域的投资大幅增长,截至2017年底总投资额接近200亿美元,标志着中德投资合作进入双向快车道。活跃的双向投资加速了研发资源的整合,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倾向于在德国设立研发中心,积极与当地一流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开展跨境合作,借助国外领先的研发资源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这种外延式并购内涵式发展协调推进的模式表明,对德投资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更高,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强。

三、在德国设立研发中心成效显著

毕马威公司2017年所做调查显示,受访中资企业有30%在德国当地开展研发活动。据了解,规模较大的研发中心超过20家,包括国家电网、华为、中兴、中车、三一、徐工、上工申贝、潍柴、北汽、蔚来汽车、斐讯等知名企业。

以蔚来汽车为例,该公司20156月在慕尼黑成立全球设计中心,员工数量最早只有15人,不到三年增长至140人,来自27个不同的国家,累计投资超过8000万欧元。预计到2020年员工人数还将再翻番。20171216,蔚来汽车推出首款自主开发的量产电动车ES8,其外观、内饰和人机交互设计均来自慕尼黑,被誉为中国特斯拉

此外,中资企业并购德国企业后普遍看重其研发能力,并投入大量资金,进一步巩固研发优势。例如宁波均胜电子并购德国普瑞后,新增1000多万欧元建设全新的研发中心,充分发挥当地人才潜力和活力,实现研发资源利用最大化。

四、研发合作是更高层次的互利合作且前景广阔

一是研发中心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华为2007年在德国慕尼黑成立欧洲研发中心,是中资企业在德国开展研发合作的先行者,目前研发人员超过400人。近几年,设立研发中心的领域不仅包含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医药等德国传统优势行业,而且向电动车、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快速扩展。

二是合作形式更加多样。除在当地招聘研发人员外,中资企业正在探索与当地知名大学、企业、研究机构开展更深层次的研发合作。例如康德新欧洲复合材料研发中心是在原慕尼黑工大实验室级研发中心的基础上投资建设的,聚集了一批高端人才,拥有一流的研发设备和研发伙伴。此外,康德新还与行业内知名企业德国雷丁公司合资设立康德新-雷丁欧洲汽车设计中心,合作开拓汽车轻量化之路。

三是有效结合双方优势,实现互利共赢。德国创新能力强,专业研发人才丰富,适合前沿技术研究。中国市场广阔,为企业研发提供了各类需求和应用场景,拥有海量的数据资源可供研发使用,并能将研发成果快速转化为产品并推向市场。双方优势互补,合作潜力巨大。

四是受到德国各界普遍欢迎。德国政界、媒体等密切关注中资企业并购德国企业的后续发展问题,对所谓“技术流失”、“技术转移”非常警惕,但对设立研发中心、增加研发投入普遍持欢迎态度,认为这对巩固当地科研实力、增加就业很有帮助。以巴伐利亚为例,该州副州长兼经济部长艾格那(Ilse Aigner)曾积极呼吁联邦政府强化对中资并购的安全审查,避免核心技术流失。但她在参加康得新欧洲复合材料研发中心成立仪式时表示,该中心为巴伐利亚打造“碳纤维谷”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巴州政府将为其提供公平的国民待遇,全力支持研发中心发展。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