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日本经济学教授眼中的“马桶盖现象”【2

发布日期:2015-04-03 14:02:58来源:人民网作者:

谈中国制造业窘境:人工费已达日本的1/3,但效率没有同步提升

藤本隆宏认为,现在,中国制造业正面临一个窘境:与日本的工资差价越来越小,但与此同时,生产效率差距并没有同幅度提升。

他给出的数据是:20年前,中国工厂装配工人的工资仅是日本的1/20,而现在是日本的1/5。一些焊接类,对熟练精细度要求高的岗位工资,则达到日本的1/3。

“20年前,就算生产效率不高,低的人工费低仍能保证中国的出口优势。”当时中国的这一优势,曾置同为出口大国的日本于不利之地。不过,逆境反而“倒逼”日本在这20年间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铸造基层工厂的组织能力。

“现在,中国的人工费在不断增长,但日本的生产效率是中国的3-5倍,这对中国出口企业来说非常艰难。”藤本隆宏说。

因此,他建议中国企业,可在如何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构筑生产组织能力等两方面从日本吸取经验。“中国和日本制造业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协同合作的伙伴。”

链接

为什么中国BAT都想做“互联网汽车”?

最近,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都在布局各自的互联网汽车大业。为什么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首选汽车,作为“插手”制造业的入口?

作为丰田生产体系的提出者,藤本隆宏如何看?“这与汽车产业的规模有关。全球汽车产业一年的规模高达200兆(记者注:1兆等于1万亿)日元,能与之相比的产业非常少。”

曾有人预测,电动汽车将取代燃油汽车。“但从现在来看,仅占整个汽车产业1%。”在藤本隆宏看来,即便再过20年,这一比例也不会扩大太多。但仅仅这1%,就已使电动汽车产业达2兆日元,规模大于机器人产业。

用这一思路看无人汽车,藤本隆宏预计,虽然无人汽车的占比同样不会高,但它的市场规模已足够大。

插上互联网翅膀的汽车业,又会变得如何?

“融合IT的汽车产业不可能一下子被改变。我们鼓励如无人汽车这样的创新思想,但首先得先调研它能为社会带来什么样的服务,市场到底需要什么服务。”

他说,“互联网并不是万能的。更重要的是如何将互联网与现实生活相融合。”

而对于眼下最热的工业4.0话题,藤本隆宏则表示,“静观其变,并不会盲目追随。”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