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分析 | 特朗普重启对古巴制裁 拉美地区形势面临整体考验
2025年6月30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份新的总统备忘录,正式宣布全面恢复其首个任期内对古巴实行的强硬政策。该备忘录不仅重申将重新实施对古巴的旅游禁令,而且进一步强化对古经济封锁的深度与广度,明确禁止一切与古巴军方控制机构之间的直接或间接金融交易。同时,特朗普政府公开反对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就古巴政策对美国施加的批评和干预立场,意图削弱多边机制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
此举不仅标志着美国在对古政策上彻底背离了拜登政府所主张的“有限接触与审慎缓和”路线,更表明特朗普在其重新掌权后决意推动单边主义与强硬外交的全面回潮。在拉美格局持续左转、多边合作机制日益加强的背景下,美国此番“倒车”操作无疑将再次加剧美拉关系的结构性紧张,也为加勒比地区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与社会流动性带来新的不确定因素。对于国际社会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外交政策的反转,更是对后冷战时期多边主义秩序的公然挑战。
特朗普重新强化对古制裁的政治动因
细读特朗普此次恢复对古巴强硬制裁的备忘录,不难发现其政策目标的真正焦点并非古巴这个国家本身,而是美国国内政治格局的需要。这是一场典型的“外交内政化”操作,是特朗普及其支持者为即将到来的2026年中期选举及其潜在“第三次总统竞选”所进行的政治动员与选民布局。
首先,这一政策服务于特朗普重塑其右翼政治基本盘的核心战略。在美国南部与东南部,尤其是关键“摇摆州”佛罗里达,古巴裔与其他拉美移民群体长期是反对古巴共产党政府的主要力量,对卡斯特罗及其继任者政权持强烈敌意。这些群体多年来高度关注美国对古巴政策的变化,普遍支持强硬制裁与外交孤立手段,是共和党获取稳定票源的重要依托。
其次,这种外交“强势回摆”也体现出特朗普惯用的“危机操盘”式领导风格。当前,美国国内正经历通胀阴影未散、民主体制撕裂加剧、枪支暴力频发、种族矛盾激化等多重社会困局。在缺乏系统政策工具的情况下,特朗普常常通过构造“外部敌人”来重组国内政治议程,将社会不满情绪引向海外,从而形成一种“虚拟民族凝聚”。
此外,从“特朗普主义”的战略长线来看,此举也具有明确的“制度对抗”色彩。自2017年起,特朗普始终反对民主党如拜登所倡导的多边主义外交理念,主张通过单边制裁、退出国际协议、否定全球组织规则来重塑“美国主权优先”的国家形象。在古巴问题上,奥巴马政府曾推动“解冻外交”,恢复两国大使馆关系、放松对古旅游与汇款限制,曾被特朗普一再攻击为“软弱退让”。此次备忘录的发布,也是一种政治象征的再确立——对民主党对古路线的“全面否定”,并以此重新确立共和党在拉美问题上的“鹰派道义制高点”。简而言之,古巴不过是被选中的靶子,其背后真正指向的是美国内政的结构性撕裂。
拉丁美洲将再面区域性危机
特朗普政府恢复并强化对古制裁的决定,不仅是双边问题,更牵动整个拉丁美洲地区的政治生态与经济合作格局。
对古巴自身而言,这场政策回摆无疑将形成一记沉重打击。自2022年以来,古巴已陷入严重的经济困境:外汇枯竭、电力频繁中断、粮食与药品短缺频发,社会民生极度紧张。旅游业一直是其赖以为生的经济支柱,占国家收入的30%以上。如今,美方恢复旅游禁令,将直接斩断其最主要的外汇渠道,导致大量企业倒闭、就业岗位流失,进而引发通货膨胀与社会不满情绪的连锁反应。
不仅如此,此类经济制裁还将产生明显的“外溢效应”,直接冲击加勒比地区国家与古巴之间已建立的医疗、教育、技术合作网络。古巴以其医疗外交著称,向加勒比及非洲多国派遣医生、提供疫苗与基础药品,而这些项目往往依赖跨国金融结算与人员流动。美方此次“长臂管辖”政策迫使第三国在美古之间作出选择,客观上打击了地区国家正常发展的独立自主空间,也压制了区域一体化的愿景。
安防建议
针对当前美国政府重新启动并加强对古巴的制裁政策,地区局势紧张上升,国际政治与金融环境持续动荡的背景,涉及古巴或拉美地区业务的中资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海外安防体系建设,全面识别合规与安全双重风险,主动完善应急机制与风险预案,严防因政策突变、制裁延伸或社会不稳等因素引发的突发安全事件。
第一,建立动态政策跟踪机制:企业应设立“涉古政策观察岗”或委托第三方风险服务机构,密切跟踪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和国务院发布的制裁清单、修正条款和特别指引,做到“政策有变、应对先行”。
第二,加强人员出行风险管控:在美古双边紧张背景下,赴古人员应尽量避免使用美国航线中转。赴古人员须完成行前安防培训,明确美制裁背景下的“敏感场所”与“风险行为”。
第三,注意港口、仓储、金融支付环节合规交接:部分与古巴往来的物流企业使用巴哈马、多米尼加、牙买加等中转口岸,企业应严控清关与货物流向,防止在美掌握下游信息链的情况下被误列涉古制裁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