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跨境电商面临支付风险
“据我们观察,针对跨境电商的拒付欺诈等行为在一些地区存在季节性的高发。比如在北美,年末的假期或者节假日是欺诈行为的高发期。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欺诈行为全年都随时在发生。”Riskified亚太地区负责人泰斯妮·帕蒂亚斯(Tasneen Padiath)近期向《中国贸易报》记者分享了该公司对拒付欺诈行为的观察结果。
Riskified是一家预防电商欺诈和支付风控解决方案提供商,其发布的《信用卡拒付挑战及其应对:2024全球观察》报告显示,消费者越来越多地将拒付作为一种回笼资金的手段,英美大约有75%的消费者在2023年提出过拒付。这份报告称,除了消费者的正常诉求之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以虚假借口提出拒付以获取赔偿。有数据显示,这种全球性的支付欺诈行为会使商家平均失去其3%的年度收益。随着拒付金额的上升,其对利润的侵蚀足以达到危害程度。因此,跨境电商进入支付模式混乱的时代。
在中企通过跨境电商等模式加速出海的当下,企业所面对的跨境支付环境十分复杂。
一般来说,一个商家通常需要接受四五种不同的支付方式,包括信用卡支付、电子钱包支付、实时账户转账支付等。对于商家而言,必须要在平衡多种不同支付方式的同时,防范每一种支付方式所存在的欺诈风险。特别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降低了人们实施欺诈行为的门槛。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让欺诈者找到了有用的工具,但人工智能也可以被商家使用来进行反欺诈行为。”泰斯妮·帕蒂亚斯说,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商家进行大量数据分析和识别,并且实时对风险进行监测,而且人工智能的持续学习能力可以适应新的欺诈手段,不断提升防范风险的水平。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多个账户进行交易行为分析,从其历史上的索赔、拒付订单、政策滥用等事件来判断其是真实用户还是存在恶意欺诈行为。
泰斯妮·帕蒂亚斯说,近期一些中国跨境电商平台推出“仅退款”选项,这有助于快速地拓展市场,或者保持一定竞争力,但这也提高了商家成本,带来了较高的支付风险。她说,除了拒付欺诈之外,Riskified对商家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27%的退款申请属于退货政策滥用行为。全球范围内还有2%的全球收入锐减都是因为退款政策的滥用造成的。
就具体行业而言,泰斯妮·帕蒂亚斯认为可以重点关注数码电子行业的支付风险。一方面这个行业发展速度快,竞争激烈,利润率较低;另一方面该行业特别受欺诈者青睐,因为这些产品符合高售价、可转售、体积小、高需求等特点。这一行业经常遇到的风险有非法转卖、空箱寄回索赔等。
面对拒付、政策滥用等支付风险,许多商家只能坐视收入流失。为此,泰斯妮·帕蒂亚斯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出海商家需要利用数字化手段制定风险管理战略,确定商家能够接受的交易类型,确定能够接受的拒付率范围,有效识别欺诈性或者不安全的交易,并及时阻止;二是了解目标市场的主流支付方式以及当地的政策法规,在此基础上制定反欺诈的政策和战略;三是与外部技术团队和供应商合作,提高识别风险和应对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