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斩首案两周年又有学校收到死亡威胁 法国为何没校服?
法新社报道,初中教师萨缪埃尔·帕蒂(Samuel Paty)遇害两周年之际,全法中小学师生在本周末举行纪念活动。近日,阿尔萨斯一所高中女生在课堂上表示对“学校禁止戴头巾”规定感到不解,其家人随后向涉事教师发出死亡威胁。法国教育部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违反政教分离原则、违反禁止校内佩戴宗教标志法的行为出现增多势头。
2020年10月16日,47岁的历史-地理教师帕蒂在他任教的伊夫林省Bois-d'Aulne初中附近被一名18岁车臣难民斩首,后者行凶的动机是帕蒂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伊斯兰先知默罕默德的讽刺画。上周,反恐预审法官刚刚结束预审调查。
法国教育部号召中小学像去年一样在10月14日(周五)或10月17日(周一)举行纪念活动,各校可自行决定纪念方式:默哀、展开讨论或者上专题课。据悉,纪念帕蒂的活动引发教师们许多感触,因为很多教师仍害怕在课堂上触及政教分离的话题。
教育部长恩迪亚耶(Pap Ndiaye)15日下午将在索邦大学参加纪念活动,帕蒂的姐姐米卡艾尔也将出席,历史-地教师协会(APHG)将首次颁发萨米埃尔·帕蒂奖。
16日是帕蒂遇害忌日,下午6点他生前工作的学校门前将举行纪念活动,巴黎市内面对索邦大学的、2021年更名的萨米埃尔·帕蒂广场也将有敬献花环仪式。
极右作家、总统大选候选人泽穆尔(Eric Zemmour)的政党“光复”(Reconquête)呼吁15日早上在萨米埃尔·帕蒂广场(Square Samuel Paty)举行集会,反对“伊斯兰教对学校发动的攻击”。
01校内服饰违规大增
法国教育部10月13日公布数据显示,9月份中小学报告的违反政教分离原则的事件有313起。此前4月至7月报告的同类事件为904起,而去年12月至今年3月报告的此类事件只有627起。
今后,教育部这一数据将逐月发布。教育部强调,校内穿戴宗教服饰(包括穆斯林传统罩袍)的事件出现上升势头,9月份占相关事件的54%;今年二季度占41%;第一季度更少,只占22%。
教育部长恩迪亚耶在10月13日出版的《世界报》的访谈中表示:“(学校)确实存在着穿着有宗教意味服饰的潮流,几个月来我们观察到部分年轻人在社交网络上兴风作浪、相互呼应。我们将尽一切努力限制这些煽动者的恶劣影响。”
有教师工会希望教育部发布明确指令,应对这一现象。恩迪亚耶表示,“我们无法公布所有带有宗教意味的服装的清单,因此各位校长必须自行分辨明显的宗教标记”。
02“让他成为第二个帕蒂”
《巴黎人报》报道,就在帕蒂遇害两周年之际,10月10日,巴黎郊区埃松省évry-Courcouronnes市Georges-Brassens高中收到针对该校一名历史教师的恐吓信。
凡尔赛学区向《巴黎人报》指出,10日收到恐吓信后,所涉教师当天已在校长的陪同下报警。警方随即加强在学校附近的巡逻监控。
évry-Courcouronnes市副市长Ronan Fleury表示,对恐吓信的事“并不感到惊讶”。他指出,教育部通报了313起9月份中小学违反政教分离原则事件,“虽然已经很多,但实际上这一数字仍被大大低估了,因为很多事并没有被上报”。“这封信非常令人担忧,而且威胁还涉及教师的父亲,这说明写信人掌握了不少个人信息……自从帕蒂遇害后,教师们很清楚威胁是会被付诸行动的。”
03学生“不解”校园头巾禁令,教师遭死亡威胁
“France3阿尔萨斯”网站报道,本月初,上莱茵省坦恩市(Thann)一所高中的老师因为在课上谈到公立学校禁止佩戴明显的宗教服饰,受到一位女学生舅舅的死亡威胁。
米卢斯共和国检察官Edwige Roux-Morizot透露说,10月4日,坦恩市Scheurer-Kestner高中一名15岁的女学生在一节社会科学课上对“不能在学校戴头巾的规定感到不解,但并没有攻击和论战性质”。下课后,女学生继续与教师交流,“谈到了言论自由和讽刺漫画。涉事教师表示,女学生极力降低《查理周刊》恐袭的严重性,并试图为恐袭进行辩解。这让教师感受到了威胁”。
该学生的母亲见女儿下课后未按时回家,便去学校接女儿,学生的舅舅也一同前往。但学生舅舅随后与教师发生争执,批评后者在课堂上“讨论宗教,并明确、多次提到被斩首教师萨米埃尔·帕蒂的名字。让教师及现场目击者均感到这是一种死亡威胁。”
10月5日,遭到死亡威胁的教师报警,女学生与其舅舅被警方逮捕。在拘留期间,女学生否认“宣扬恐怖主义”,其舅舅则表示自己的话“被曲解”。女学生的舅舅在48小时拘留结束后被假释,并因“对公务人员进行死亡威胁”以及“非法进入学校”遭到起诉。他被禁止与涉事教师接触,且不得前往Scheurer-Kestner高中附近地区。
13日,涉事女学生父亲在接受“France3阿尔萨斯”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很为女儿担心,我们不是极端分子。我们是个大家庭没错,但这与此事无关”。米卢斯检察院确认说,女学生一家是“严格的原教旨主义者,但还算不上极端化”。
女学生父亲表示,涉事教师就讽刺漫画、《古兰经》提出了很多问题,“我女儿不同意他的看法,就和他说‘您不是穆斯林,您应该先看完《古兰经》再来和我讨论’。”这名父亲还表示,教师不应该急着报警,校方应先与家长沟通。“完全没必要报警的,实在太夸张了!”
04 法国学生为何不穿校服?
2015年《查理周刊》恐袭发生后,一些右派国会议员曾呼吁在法国学校恢复校服,以免学校成为“无组织无纪律、甚至摒弃共和价值的场所”。
不过,法国教育史学家克罗德·勒列夫尔(Claude Lelièvre)指出,法国学校从未推行过校服强制令,“一些中学曾经有穿校服的传统,但主要是为了凸显富裕地位,与平等无关”。而祖父母一代之所以有在小学统一穿围裙的传统,主要是因为当时衣料价格昂贵,为避免墨水弄脏衣服而穿。
此外,法国初高中学工会(Snalc)主席Jean Rémi Girard表示,要在学校推广校服困难重重,因为公立学校学费免费,很难强制家长自掏腰包购买校服。
法国校服简史
1802年,拿破仑在法国开设高中(接近军校),学生穿着校服(类似军装)。
1968年,校服基本退出法国本土公立学校。
2003年,时任教育部长Xavier Darcos认为,穿校服有助于减少学生之间的“外在社会等级区别”,并建议在小学推广校服。但这一建议未得到广泛支持。
2016年,总统选举候选人菲永和勒庞均将“穿校服”写入竞选纲领。菲永还表示,校服会让学生“更尊重权威,更懂得努力”。
2017年,时任教育部长布朗盖表示,支持在学校推广校服,以“减少消费主义和校园里的社会不平等”。
截至目前,除了荣誉军团勋章学校和一些军校外,法国公立学校鲜少有校服。
(法国海外省和海外领土始终保持穿校服的传统。)
欧洲时报微信公众号:oushi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