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世界主要经济体韧性面临考验
彭博新闻社网站10月21日刊登题为《世界经济的软肋从物价变成了政治和债务》的文章,作者是恩达·柯伦。全文摘编如下:
随着日趋放缓的通胀为不太可能实现的软着陆扫清道路,全球经济在意想不到的顺风中走向年底。尽管经济方面的情况正在好转,但政治障碍就在前方。
不久将举行势均力敌的美国总统选举,它将给全世界带来截然不同的经济结果。此外还有不断激增的政府债务、持续升级的中东冲突、无休止的俄乌战争等紧张局势。这就是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本周齐聚华盛顿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年会的令人担忧的背景。
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在17日的讲话中说:“不要期待任何胜利派对。我预计大家离开这里的时候会有几分振奋,也有几分更加害怕——但愿他们会因为害怕而全力采取行动。”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说,发达经济体的失业率仍与2022年持平,当时各国央行开始以几十年来最快的速度提高借贷成本。
彭博社经济部预测,今年全球GDP将增长3%,低于2023年的3.3%,但远超年初的悲观预测。
美国消费者继续消费,美国企业继续招聘。虽然欧洲各地需求都在减弱,但经济应该会继续增长。
与此同时,中国决策者推出刺激措施,为房地产行业提供支撑。虽然这些措施可能没有达到看涨的股票交易员的希望,但应足以帮助经济接近今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
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韧性即将面临考验。
虽然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表示将与乔·拜登总统的政府保持广泛的政策连续性,但她的对手、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提出的政策将给世界贸易带来冲击。
特朗普扬言要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至少10%的关税,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征收60%或者更高关税。根据布鲁金斯学会的温迪·埃德尔伯格和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莫里斯·奥布斯特费尔德的联合分析,这是个将会造成“商业混乱”的处方。
特朗普不这么看。这位前总统10月15日在芝加哥经济俱乐部接受采访时说:“关税越高,公司越有可能进入美国,并且在美国建厂,这样它就不必支付关税了。”
经济预测显示,损失最大的是美国。如果中国对特朗普提出的关税进行报复,到2028年大选时,美国的GDP可能会下降0.8%。对中国经济的打击将是美国的大约一半,对欧盟和日本的打击则更小。
欧洲制造商已经因为需求疲软而苦苦挣扎,如果中国商品设法进入该地区,欧洲将面临更大损害。自大流行以来,投资从未完全恢复,从去年年底开始下降,尽管工资强劲增长、通胀压力日渐缓解而且劳动力市场迄今为止稳固,但个人支出仍然低迷。
17日,欧洲央行自6月以来第三次降息,暗示通胀率将比此前预测的更早回到2%的目标,并且表示相信衰退是可以避免的。行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在作出这一决定后对记者说:“我们仍然在考虑软着陆的可能性。”她还说,新的贸易战将会危及这样的结果。“任何限制、任何不确定性、任何贸易障碍对欧洲这样非常开放的经济体来说都是很关键的。”
随着贸易战的阴影迫近,乌克兰和中东地区的战火继续延烧。如果中东地区爆发全面战争,后果将远远超出该地区。彭博社经济部估计,如果油价达到每桶100美元,而且金融市场采取避险举动,将会导致未来四个季度的全球经济增长率下降半个百分点,通胀率上升0.6个百分点。
另一个风险是债务。无论下一次经济放缓何时出现,各国政府的应对方案都会减少。IMF估计,到今年底,全球公共债务将达到100万亿美元,也就是全球GDP的93%。它警告说,各国政府需要作出艰难的决定来稳定借贷。
前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彼得·普雷特说:“在一个四分五裂的世界里,如何才能实现软着陆?我认为美国或者任何经济体都无法在当前环境下实现软着陆,将会出现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