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史:美国金融帝国的兴衰之征

发布日期:2021-01-27 16:05:51来源:外交政策作者:
作家亚当·托斯在美国杂志《外交政策》上发表的一篇报告中指出,中国与俄罗斯正在寻找基于美元的支付系统的替代品,而“战略独立”也已成为欧洲追求的目标之一。在美国实施越来越多的金融制裁,以及特朗普执政时期的种种反复之下,这些决定都是非常理性的选择。

美国霸权在政治和战略层面上超越了所有标准,美国的金融影响力也证明它所拥有的长久性。由于美联储对基于美元的金融体系的反应是迅速而慷慨的,这在令人放心的同时,也是造成混乱和挫折的根源。

作家亚当·托斯在美国杂志《外交政策》上发表的一篇报告中指出,中国与俄罗斯正在寻找基于美元的支付系统的替代品,而“战略独立”也已成为欧洲追求的目标之一。在美国实施越来越多的金融制裁,以及特朗普执政时期的种种反复之下,这些决定都是非常理性的选择。

此外,美元的坚挺还造成了许多问题,例如社会不平等的加剧、工业化程度的下降、蓝领工人失去高薪和安全工作等问题。难怪有创新想法的投资者会建议所有人为美元之后的时代做好准备。

来自布里奇沃特联合公司(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的雷·达里奥却决心支持中国,对此他解释称,其他金融帝国的兴衰是一个持续超过500年的循环。

纵观历史

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元一直在全球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此期间,我们经历了人口爆炸、经济活动繁荣及国家暴力等状况。因此,可以认为美元体系尚未完成确定,且仍处于实体经济和国际能源体系的惊人转变之下。

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恰好与美国帝国主义的重要战略相吻合的时期非常短暂,而且自半个多世纪以上,关于美元霸权终结的讨论就开始增多,特别是在上世纪70年代——外交政策形成之时。

尽管如此,美元仍然在全球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与美国决策者以及公司的即兴决定相吻合,也符合全球其他国家决策者和公司的选择。因此,在衡量美元作为世界主要货币所拥有的未来时,应当借鉴我们的历史教训。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突然崛起,成为世界上主要的金融大国,这种崛起令人震惊,特别是鉴于在1914年7月的危机中,美国的重要性还不如塞尔维亚。

报告指出,到1916年之际,由于消费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增长,当时世界上的每个人都需要美元,因为美元是使人们能够获得大量原材料并提高工业生产能力的货币。

在共和党人的统治之下,美国不仅拒绝对战争债务给予慷慨让步,而且还恢复了保护主义政策,对移民施加限制措施,从而导致其经济剧烈衰退,而且其在全球各地中央银行内的黄金库存也已消耗殆尽。

美国此前的战争伙伴即使愿意也无法偿还他们的战争债务,而华尔街给战时债务增加新的私人贷款更是加剧了这个问题,而美国却在经历相反的考验,一方面它是全球债权国,一方面它又实现了贸易顺差。

美元体系是不确定的,并仍处于实体经济和国际能源体系的惊人转变之下 (盖帝图像)

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

以美元为基础的固定汇率的稳定应该通过有限的资本流动来平衡,以利于贸易和投资。随着美国货币与黄金挂钩,而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这种金字塔式的等级制度变得比以往更加清晰。

但是,旨在世界各国的货币政策与汇率之间创造某种稳定的“布雷顿森林”协定,却由于全球美元储备不足而未能成功,鉴于战后欧洲经济状况的日益恶化,欧洲货币兑美元的有限汇率几乎导致破产。

这一点在1947年的夏天就显而易见了,当时,战争结束后唯一试图执行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国家——英国,遭受了毁灭性的危机,并重新依赖美国的双边融资。

此后,战后全球美元短缺的危机已经过去,日本和欧洲的经济也变得足够强大,可以通过发往美国的出口品,或与采用这种方式的国家进行贸易而赚取美元。实际上,布雷顿森林协定并不受华尔街及其美国财政部的盟友们的欢迎。

1965年,当法国开始行使其用美元兑换黄金的权利时,美国却指责法国勒索,并且在整个60年代,美国政府都压制了私营部门购买黄金的行为,以维持黄金兑美元的官方价格,即每盎司黄金35美元。

1971年8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结束美元的自由兑换。有警告称,此举可能会动摇美国在欧洲的冷战盟友——特别是意大利——的信心时,尼克松回答称,“我并不在乎里拉的情况”。

现代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货币与黄金或任何其他货币挂钩的情况,而货币的价值将仅仅取决于由市场决定的国家权威,这就导致了美元的价格下降。相比之下,日本和德国的货币繁荣则已持续多年。

这套系统的交易更为广泛,而美元兑德国马克和日元的能力却在不断下降。因此,在七大工业化国家集团内召开了首脑会议,以建立一项应对压力的现代制度。结果就是,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开始考虑以更可靠的货币来为其石油定价。

迄今为止最危险的第一场美元霸权危机宣告结束,在1979年10月,时任美联储主席的保罗·沃尔克允许加息,从而震惊了全球经济,并助长了美元的升值。

在超越布雷顿森林协定的范围之后,货币市场和自由金融市场出现了蓬勃发展,无论是在纽约还是伦敦,华尔街银行都是这个新时代内金融增长的主导引擎,并将美元和美国主要银行置于每笔交易的中心。

这套新的系统保证了灵活性和资源重新进行有效分配,但是这场金融繁荣却产生了巨大的代价,并引发了新一波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借贷浪潮,导致了诸多紧张的危机。

在上世纪80年代,拉丁美洲的债务危机变得如此严重,以至于让美国的银行体系也处于危险之中。

与黄金挂钩的货币自由政策导致了美元的贬值(通讯社)

危机不断

世界目睹了80年代的债务危机,以及冷战后的大量危机。这种影响首先出现在1994年至1995年期间的墨西哥,接着是1997年的亚洲经济危机,然后是1998年的俄罗斯危机,最后是2001年阿根廷出现的严重危机。

根据这份报告,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试图通过提供新的贷款和债务重组来应对这些冲击,但却遭到了来自危机受害国的持续抵制,同时也遭到了美国国会的抵制,因为美国国会对向外国提供援助感到不满。与此同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董事会内的欧洲声音却意识到,整个系统仅仅鼓励粗放型的金融扩张。

而中国呢?

至于正在经历经济转型的中国,则决心避免新兴市场所经历的命运,将其货币以低于实际价值的价格与美元挂钩,并使用外汇管制来调节针对贸易与长期投资的主要地点的资金流向,以应对通货膨胀和由此可能在国内引起的任何不满。

美国和欧洲都受到了来自中国的冲击,价格便宜的中国商品出口不断上升,华尔街对资本流入收取高昂费用,工人在制造业内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在欧洲,富裕国家缓解了这种冲击对其经济造成的影响,尽管此时正值欧洲过渡至统一货币欧元的过程中。在短暂的不稳定状态之后,欧元兑美元的汇率从最低水平——2000年9月的86美分,上升至7年之后的最高水平——约1.60美元。

欧元的目标之一是提供替代美元的主要货币,在两千年初,欧元似乎获得了真正的发展势头。到2007年,欧元开始与美元竞争以发行以外币计价的债券。而随着美国陷入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泥潭,美国政府的预算和贸易均出现了巨额赤字,美元的再次贬值似乎不可避免。

2008年的崩盘

2008年的崩盘并非以美国所预期的公共债务危机的形式出现,而是以席卷整个北大西洋银行体系的危机的形式出现。

在伦敦、巴黎、法兰克福及荷兰的资产负债表中,有很大一部分均以美元计价,因为它们试图利用美国抵押贷款的繁荣。2008年的次贷危机并未颠覆基于美元的全球金融体系,而是暴露了全球对美国的严重依赖。

美联储竭尽全力以支持跨大西洋银行体系,包括向位于纽约的欧洲银行和亚洲银行及其中央银行注入美元流动性等方式。但是,这也未能阻止欧元区陷入全面的主权债务危机。

金融帝国

在这个新千年中,中国崛起并成为新的超级大国,成为了全球媒体的头条新闻。在英国首相卡梅伦的协助下,中国开启了一场“人民币国际化”的雄心勃勃的运动。但是这些愿望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中国企业活动在国际化的同时,又在向着反方向前进——开始与美元体系挂钩。这一点在2015年开始显而易见,当时的中国也经历了新时代的第一场国内金融危机。

随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下跌,中国企业开始力求减少美元债务,而美联储也通过推迟加息来进一步推动了这种趋势。如今,中国已将人民币与其他多种货币挂钩,而不仅仅是与美元挂钩。

近年来,外国购买美国国债的速度大幅下降,因此,美国投资者和美联储不得不自主吸收因新冠疫情而增加的大量债务。

今年3月,美国债券市场出现了严重的波动,但这种波动的产生并不是由于美元的迁移,相反是由于大量的投资者需要购入国债。

在这个问题上,拜登政府应当改革金融体系,并确保该体系在新冠疫情之后吸收数万亿美元的能力。

中国与欧盟都拥有发展类似的大规模资产市场所需的条件。而欧洲金融协议第一次承诺要建立大量的欧洲共同债务,但是欧盟距离能与美国债券市场进行竞争,尚需数十年的时间。

作者在最后得出结论称,如今的金融形势远未达到稳定状态,全球经济开始向亚洲发展,而当前的绿色能源革命也将颠覆全球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市场,各国央行将更加关注各类货币。

根据一项到2050年的长期预测,中国在全球GDP中的比重可能将稳定在20%左右,而美国、欧盟及印度在全球GDP中的比重可能介于12%至15%之间。那么,在这个多极化的世界中,质疑美元将继续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占据主导地位也就不足为奇了。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