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化”趋势难免?英国政府愿当大企业救命稻草

发布日期:2020-05-26 16:00:00来源:新华社作者:沈敏
已有人提出,为避免疫情消退后多家企业因资不抵债而破产,英国政府应考虑出台更激进的救助计划,收购企业部分股权。

英国财政大臣里希·苏纳克已批准一项政府救助计划,准备出手挽救个别具备“战略重要性”、却受新冠疫情重创而濒于崩溃的本国企业。政府同时强调,救助前提是企业已“穷尽其他手段”。

已有人提出,为避免疫情消退后多家企业因资不抵债而破产,英国政府应考虑出台更激进的救助计划,收购企业部分股权。

政府“最后”出手相救

英国《金融时报》24日率先披露这一消息。财政部一名发言人随后以电子邮件向路透社发送声明,解释说财政救助方案将根据个别企业需求“量身定制”,救助对象仅限于那些对本国经济有重大影响的企业。“在特殊情况下,当一家有存活可能的企业已穷尽其他所有手段,而它的失败将对经济造成过度损害,我们可能考虑作为‘最后手段’给予支持。”

声明补充说,政府会制定“合理的应急(救助)预案”,“任何此类支持措施都以保护纳税人为条件”。

救助计划名为“桦树项目”。按照《金融时报》的说法,政府可能购买一些面临严重资金困境的企业股票,但第一步不会选择以收购企业股权的方式救助,而更倾向于延长贷款期限,并确保纳税人优先受偿。其他可能方案包括政府先向企业发放贷款,后续转化为政府股权。

救助方案适用于各行业,而现在急需“输血”的企业包括钢铁、航空、航天领域企业。维珍航空公司、洛根航空公司、塔塔钢铁公司和已被塔塔集团收购的汽车企业捷豹路虎公司正在与政府商谈可行的救助方案,但这些企业拒绝透露详情。

苏纳克先前仅在一封发给航空企业的私人信件中暗示,如果没有其他可行方案,政府愿意最后出手相救,向企业提供贷款。

“桦树项目”旨在解决大企业迫在眉睫的资金危机,但财政部受到多方敦促,希望政府考虑出台更强势的中期救助计划,使政府掌控企业部分股权,避免后者被巨额债务压垮。

“国有化”趋势难免?

金融行业组织“英国金融城协会”估算,政府为大企业提供的救助贷款总额可能超过1000亿英镑(8694亿元人民币)。救助措施施行头两个月内,政府批准发放的援助贷款已达到400亿英镑(3477亿元人民币)。

一些银行家指出,因无法归还大部分贷款,不少企业已开始和财政部商讨如何在恢复营业后免于破产。财政部表示,已在研究解决企业“债务负担”的方案,但秋天以前不会有结论。

苏纳克的一些政治盟友声称,保守党政府不会采取大规模企业“国有化或半国有化”措施。然而其他人发出相反呼吁,认为政府掌握更多企业股权在所难免。

2008年至2009年金融危机时担任财政大臣的阿利斯泰尔·达林说:“(政府)收购(企业)股权对纳税人可能是好事。假如你对外借钱,比如给一家航空企业(贷款),那么让纳税人从企业最后的成功中分得一杯羹是合理做法。”

前财政大臣、曾任高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的吉姆·奥尼尔已和政府官员讨论创建公有基金以收购“内在稳定”企业股权的可能性,初步投资规模可能在250亿英镑(2173亿元人民币)。

奥尼尔建议:“如果(政府)预期部分企业前景良好,可把股权转化为优先股,持有一段时间后出售。”

《金融时报》报道,拟议中的公有基金类似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成立的工商金融有限公司。这家企业1994年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变身为跨国投资企业3i集团,主要投资欧洲和北美的私人股权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航天企业领军人物也要求政府通过商业银行设立针对该行业的长期投资机制,以“支持和促进供应链发展”、推进环保航天技术研发。

英格兰银行、即英国中央银行行长安德鲁·贝利上周告诉下议院,部分企业会认为,接受政府贷款、从而增加本身债务负担不是解决目前困境的好办法,它们宁愿经由出售股权融资。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