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下 中英经贸合作需随机应变
进入21世纪以来,中英两国经贸关系持续升温,双边贸易稳步增长,投资持续深化。当前,中国已经成为英国的第三大进口商品来源地,第五大出口商品目的地。同时,中英双边服务贸易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在运输、旅游、金融、电脑及信息服务、医疗等领域拥有巨大的贸易潜力。此外,中英双向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英国是中国在欧洲的重要投资目的地和资金来源地。
疫情冲击下,中英经贸关系面临多重考验。首先,产业链复工复产不同步,关键产业链“断裂”风险增大。中英产业链上不同企业复工复产的时间不一致,导致物资生产需求时间错位,运输设备、机电产品、重型装备、消费品(服装、玩具、家具等)等产业链断裂风险增大。其次,双边货物进出口减少,货物贸易面临挑战。为防控疫情,中英双方采取不同程度的管制措施,关闭边境非必要的交通要道,贸易限制措施增多,中英贸易压力重重。再次,跨境流动受阻,服务贸易受损严重。疫情影响下,中英之间的航班往来大幅缩减,以商务、旅游以及留学为目的的人员跨境流动受限,旅游服务贸易和运输服务贸易骤减。最后,企业对外投资风险增大,双边投资活动放缓。企业的人员流动、市场调研、商务谈判、项目招投标等活动将被迫暂时停止,投资项目难以顺利推进,双边投资遭遇冲击。
为减轻疫情给两国经贸合作带来的冲击,中英两国应采取以下措施。
尽快启动中英FTA谈判,防止中英产业链“断裂”。双方就货物贸易零关税等条款进行磋商,积极推动两国企业在金融、创新、通信、新能源等领域取得新的合作成果,争取更大发展空间。
建立中英产业链联防机制,确保关键产业链稳定。利用数字化手段建立开放、高效、网络化的产业链共享平台,以实现产业链企业数据共享,提高中英产业链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深化各环节的无缝对接。
充分利用境外经贸合作区,推动中英双边投资。积极推动中国在英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立,完善合作区产业链条,构建互补性产业集群,落实涉企税费减免政策,成立合作区开发资金池,切实减轻企业运营资金负担,为中英经贸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扩大在英人民币债券发行规模,深化中英金融合作。中国应扩大在英人民币债券发行规模,推动人民币计价债券成为苏格兰银行合格质押品,继续推进“沪伦通”,丰富境外人民币持有者的投资工具与风控手段,推动我国企业与境外资本市场对接。
扩大中英医疗贸易投资,加强双方医疗合作。加强双边医疗贸易投资,减免医疗产品的进出口关税,鼓励中英两国在生物医药和医药科技等领域的投资,消除国外市场对中药的疑虑,扩大对英国的医药产品出口。
增开义乌—伦敦等中欧班列,保障中英物流通道顺畅。充分发挥中欧班列作为跨境货物运输的“生命线”作用,必要时考虑增开厦门—伦敦等中欧班列,助力中英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推动中英人工智能合作,实现双方优势互补。中英双方可采取项目联合攻关,共建研发机构以及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多种方式加强人工智能合作,共同推动智能服务机器人、大数据分析系统和智能识别(温测)产品在疫情中的应用。
(作者单位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