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科研团队联合攻克城市交通拥堵难题
近日,由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与北京交通大学等机构联合开展的智慧交通研究成果引发国际关注。
该团队针对地铁高峰时段客流拥堵问题,创新提出“客流控制+平行巴士桥接”智能优化方案,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提升了公共交通系统的高效协调能力,更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显著成效。该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土木交通领域顶级期刊《Computer-Aided Civil and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并被选为封面文章,标志着城市交通管理迈向数据驱动的新阶段。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地铁客流压力成为全球共性难题。研究团队通过融合历史与实时交通数据,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一套智能客流监控与调度系统。
该系统可动态监测车站客流密度,自动触发限流措施或启动平行巴士接驳服务,实现地铁与巴士的高效协同,从而大幅减少乘客等待时间,提升整个城市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
在成都地铁的实测中,该系统成功减少乘客等待时间15%-20%,整体运营效率提升12%。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博士尚文龙指出,这项研究核心优势在于结合了数据驱动的智能调度与跨交通方式的协同优化。他表示:“相比传统的单一交通模式优化,该研究提出的‘地铁-巴士融合调度’方案,使公共交通系统能够在不同客流场景下动态调整,提高运营效率,减少高峰时段拥堵问题。”尚文龙说,该方案为伦敦等国际大都市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引入类似的只能调度机制,结合已有的快速公交系统,可实现更高效的公共交通协调。
北京交通大学唐金金教授强调,该研究的数据融合与智能优化方法,为未来智慧交通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其技术框架对二三线城市同样具有适用性。他补充说,未来智能客流调控系统如果结合5G、物联网(IoT)和自动驾驶技术,将能进一步提升交通管理的自动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
此项研究是中英科研合作的成果之一,研究的成功实施进一步推动了中英两国在智慧交通和城市管理领域的科技合作。研究团队表示,下一步将针对不同城市规模开发定制化版本,助力全球交通系统向高效、可持续方向转型。通过国际合作,中英研究团队在智能调度、人工智能优化、跨系统数据融合等多个关键领域取得了突破,为未来全球智慧交通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创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