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合作研究成果:一滴血可提前15年预测痴呆症风险
2月12日,复旦大学研究人员在《自然衰老》杂志上发表一项研究成果:通过血液标志物的检测,可以提前15年预测患者痴呆症的风险。这项研究有助于提升痴呆症诊断的精准性和可及性,且有望加速新疗法的开发。
上海一财网报道,这项最新研究通过对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超过5万名健康志愿者收集的血液样本长达10-15年的研究和分析,最终从1463种血浆蛋白中确定了四种导致痴呆症的蛋白质生物标志物,分别为Gfap、Nefl、Gdf15和Ltbp2。这些蛋白质在新发全因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或血管性痴呆患者中以异常的水平存在,警告了疾病的风险。
既往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常常集中于一种或少数几种蛋白质上,缺乏对人类蛋白质组学的系统比较;且多局限于小样本横断面的病例-对照研究。这项研究首次采集超5万例个体血浆蛋白质数据,并探究其对多种纵向痴呆结局事件的预测效用,是一项开创性工作。
这项研究的共同通讯作者之一、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教授冯建峰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证明蛋白质组学是未来精准医疗的绝佳切入点,一滴血预测未来痴呆风险或将真的实现。”
这也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规模的基于社区队列的蛋白质组学数据,由复旦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和复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多学科交叉融合团队合作,采用创新的数据驱动方法,发现对未来痴呆预测具有高度准确性和特异性的重要血浆生物标志物,为血液学检测从研究到临床的过渡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对痴呆高危人群的筛查和早期干预意义重大。
研究人员指出,在痴呆患者临床症状出现前,存在数年甚至数十年的隐匿期。患者早期表现常常与正常衰老相混淆,而当患者出现显著认知行为障碍、前往医院就诊时,疾病往往已经进展至中晚期,错过了干预的最佳时期。
目前对痴呆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积极推动痴呆早期识别,从而实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是降低疾病负担的关键。但无症状期痴呆的早期识别一直是医疗界的一大难题,如何判断一个健康成年人是否会在不久的将来发展为痴呆目前尚不清楚。
脑部扫描可以在阿尔茨海默氏症痴呆发生前许多年检测到一种称为β淀粉样蛋白的蛋白质的异常水平,但这种影像学测试费用昂贵,相关技术的临床实施也受到场地等限制,难以普及;而腰穿检查是有创的,因此寻找快速、方便、无创、可靠的外周血生物标志物将有助于突破这一瓶颈。
据介绍,研究人员正在与公司进行商业化洽谈,目标是把这种目前成本高达数百英镑的检测变得更加可及。
这项研究的共同通讯作者之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教授表示:“本研究发现血浆GFAP可提前15年预测痴呆发病风险,这对痴呆高危人群的筛查和早期干预意义重大,课题组将积极推进临床上的转化推广应用。”
数据显示,全球目前有超过5500万人患有痴呆症,预计这一数字到2030年将达到7800万。所有痴呆症中约70%是由阿尔茨海默病引起的,其中由血管损伤引起的血管性痴呆占病例的20%。
郁金泰表示,未来课题组将聚焦于如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进一步围绕蛋白质等多组学数据开展研究,发掘新的生物学标志物并探究其内在机制,为脑重大疾病早期诊断、预测和进展评估奠定理论基础。
英国阿尔茨海默氏症研究中心研究主任Sheona Scales对这项最新的研究评价道:“这项新研究增加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观察健康人血液中某些蛋白质的水平可以在症状出现之前准确预测痴呆症,但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了解此类测试在更多样化的人群中的效果如何。”
Scales认为,即使此类研究测试显示出希望,但仍然需要经过监管部门的批准才能用于医疗保健系统,这意味着将研究变为商业化的产品还有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