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有潜能的消费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今年以来,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发展动能减弱的背景下,我国克服内外部各种困难挑战,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近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前11个月情况看,主要生产需求指标稳中有升,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安全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全年发展预期目标有望较好实现。
生产供给稳步回升。从工业看,装备制造业支撑增强,多数行业增速回升。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比上月加快2个百分点。从服务业看,接触型服务业保持恢复,现代服务业平稳增长,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11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9.3%,比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
国内需求继续恢复。从消费看,出行类商品销售改善,服务消费潜力继续释放,市场销售增势良好。1—11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9.5%,比1—10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从投资看,制造业投资稳中有升,高技术产业投资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1—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与1—10月份持平。
国际收支持续改善。货物出口由降转增,11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2%,比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外汇外储稳中有升,11月末,外汇储备余额是31718亿美元,比上月末增加706亿美元,今年以来稳定在3.1万亿美元以上;月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比上月末有所升值。
创新引领成效继续显现。高技术产业发展向好,11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比上个月加快4.4个百分点;新能源新材料产品较快增长,11月份,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6%和44.5%,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单晶硅等绿色材料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0%以上。此外,消费新业态较为活跃,1—11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提升到27.5%。
“今年,中国经济正在平稳恢复,逐渐走稳、走实,经济增长5%以上可以实现。”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和服务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1%,比上月加快2.5个百分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但在消费中,住房、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比较弱,内需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另外,投资需求还比较弱,房地产还在剧烈调整,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也偏弱。
徐洪才表示,明年的经济工作重点还是要扩大内需,现在内需不足是突出矛盾,扩大内需要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同时要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徐洪才解释说,“有潜能的消费”实际上是指新型消费、改善性消费、升级性消费,比如此次会议中提到的,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以及一些具体的政策,诸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对于扩大有效益的投资,首先是投资本身能够带来效益,同时更多的是能够产生辐射效应、带动效应,能够带动民间投资,扩大就业,提升外商投资的信心。比如加大在低碳绿色领域的投资,可以加快落实双碳战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降低能源资源的消耗等。
“通过扩大消费,同时扩大投资,投资和消费之间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互动。”徐洪才举例说,在老龄化社会加快到来的过程中,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问题,是一个突出的矛盾,如果引导资金到这个领域进行投资,提升养老服务能力,一方面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培育了新的消费需求、新的产业、新的技术应用。从这个角度看,投资和消费就在一个更高层次上形成了动态的、新的平衡,形成了良性循环和互动的局面,最终夯实经济增长的基础,在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基础上,提高内需的品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聚更多动能。
刘爱华表示,随着扩大内需政策的逐步落实见效,消费将逐步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有望得到逐步缓解。综合起来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将不断得到巩固和增强。
徐洪才预测,如果各项政策能够落实到位,明年有可能实现经济增长5%左右。在通胀方面,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还将低位运行,但有望摆脱今年的负增长,在0%—1%之间;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可能是负增长,在-1%—0%之间,两者都有所好转,但好转的程度比较弱,没那么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