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寻非遗 比利时设计师“代言”中国苗绣
【欧洲时报特约记者2月5日报道】“那时候我很喜欢旅游,觉得中国是天堂。这个国家如此之大,有那么多少数民族、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从文化角度来说,中国的生活方式越来越丰富,中国的变化有目共睹,人们的生活越过越好。对于一个喜欢文化、历史和艺术的人来说,来到中国特别好。”2月4日,在北京朗园举办的迎春闹元宵活动上,来自比利时的艺术家和设计师Jehanne de Biolley向记者讲述她在中国生活的故事。
1991年,Jehanne de Biolley第一次前往中国。一直从事艺术和文化领域工作的她,那时在英国打理着自己的艺术展览馆。
“我早就开始学习亚洲和中国的文化与艺术历史,后来为了能够深入学习所以来到中国。”
因为喜欢翠鸟,Jehanne de Biolley到中国寻找翠鸟和“点翠”,并给自己取名“翠翠”。从1991年到1996年左右,翠翠数次往返于中欧之间。1996年后,她决定深入中国探索,并在中国生活。
着迷苗绣传承非遗
2020年时,翠翠受一家中国电视台的邀请到贵州了解非遗文化,做系列时尚设计。她多次深入贵州,和当地的老人、年轻人交流学习,寻找古老的手工艺,正因如此,她被苗绣技艺深深吸引。
“我发现苗族女性需要更多的机会展现她们刺绣的高级技艺。我希望通过我的品牌让大家了解绣娘的工作,希望大家都能发现这一美丽技艺。”
同时,她关注苗族女性的生活方式,助力扶贫项目,帮助当地绣娘接到更多手工订单,让她们不离开家庭和孩子也能工作赚钱。
这次立春元宵活动上,她带来了苗绣工艺的抱枕、靠垫等家居用品,希望向消费者介绍苗族手工技术。
“比如这些小靠垫可以垫在胳膊下,或是用于家居装饰。现在春天到了,选一个翠绿色的小靠垫放在家里可以装点出春的精神。”翠翠带来了十几种不同颜色和图案的刺绣靠垫,以供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风格进行选择。
翠翠一直致力于“slowfashion”慢时尚,勤于手工。“手工是需要时间的艺术,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现场,翠翠还展示了她用鼻烟壶工艺制成的花鸟题材的珠宝配饰和极具中国特色的服饰。
探寻共鸣文化互鉴
“每一种文化的传统习俗或生活方式都应顺应自然。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结合,彼此开发思想。”在翠翠看来,中西文化有很多共鸣之处,尤其在文化和艺术方面。
“就像看书一样,你可以选择看这本或另一本,有一样的地方,也有不一样的地方,都可以相互交流和借鉴。”翠翠认为,古丝绸之路让中国和欧洲的文化能够相互借鉴,也推动了艺术的发展。“交流之处越来越多,就会越来越好。”
翠翠坦言自己不为盈利,只希望更多年轻人了解苗族的手工艺品,了解这些机器无法取代的苗娘手下的“纹样密码”,它们是不应被遗失的文化。
定居中国近三十载,翠翠练习中国书法,了解中国传统习俗。生活中,她喜爱烹饪中国美食,做馄饨、腊八蒜已得心应手。元宵节来临,翠翠也希望学会元宵的制作技巧,与家人一起品尝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