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有46所高校开设意大利语课程
在11月12日于线上举办的“庆祝中国现代外语非通用语高等教育创办80周年暨第八届全国意大利语教学学术研讨会”上,中国意大利语教学研究会会长文铮介绍,目前中国已有46所高校开设意大利语课程,意大利语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是打开中国与世界相互认识、深度理解之门的钥匙。”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黑龙江外国语学院西语系意大利语专业负责人罗红波表示,中国现代外语非通用语高等教育走过了80年,不仅教学科研人才倍增,硕果累累,且对中国的对外开放、国际地位的提高作出了卓越贡献。这其中包括意大利语高等教育。自1954年中国在对外经贸大学首办意大利语专业以来,至今已走过68年历程,成绩斐然。
罗红波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非通用语学科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更离不开高水平、高素质的外语人才,这对非通用语种包括意大利语在内的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国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非通用语分指委主任委员姜景奎表示,意大利语在中国的推广,对中国经济发展、对外交往、中意文化艺术交流都起到了助推作用。近年来,意大利语的重要性逐渐增加。
中国意大利语教学研究会会长文铮介绍,2020至2021学年,中国共有46所高校开设意大利语课程(包括本科、双学位、选修和大专等),在读学生共5222人,任课中方教师人数为154人,意大利外教人数51人。截止2022年,在这46所高校中,已有24所高校开设了本科课程(包括香港大学)。其中,2021至2022学年,北京大学和广州航海学院新开设了本科课程。
“中国各高校意大利语专业学科建设发展迅速,在人才培养、教材编写、翻译、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文铮说。
文铮认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推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意乃至中欧关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未来需要培养更多复合型意大利语人才,让这些人才发挥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的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