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回应中欧贸易前景:中方愿与欧方共享发展机遇

发布日期:2022-10-28 11:06:50来源:欧洲时报网作者:
在中国商务部27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称,未来将努力保持外贸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全年保稳提质目标。

在中国商务部27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称,中国外贸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外贸企业履约、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与全球市场的贸易往来更加紧密,未来将努力保持外贸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全年保稳提质目标。

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32.3%

中国商务部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037.6亿元(人民币,下同),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5.6%,折合1553亿美元,同比增长18.9%。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中新社、中新网报道,从行业看,1至9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414.3亿元,同比增长6.7%。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32.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48.6%,高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27.9%。

从来源地看,德国、韩国、日本、英国实际对华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14.3%、90.7%、39.5%和22.3%(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

从区域分布看,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13.3%、34.8%和33%。

此外,1至9月,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671.9亿元,同比增长8.5%(折合858.5亿美元,同比增长6.3%)。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56.5亿美元,同比增长5.2%,占同期总额的18.2%。

1至9月,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7069.5亿元,同比增长1.7%。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573.3亿美元,新签合同额767亿美元,分别占总额的53.6%和52.2%。

中方愿促进中欧经贸合作健康稳定发展

此外,有记者提问,前三季度中欧贸易额同比增长9%,低于同期中国外贸整体增速。请问商务部对此如何看待,对中欧贸易前景有何预判?

束珏婷表示,中欧互为重要经贸伙伴,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空间。今年以来,中欧贸易克服疫情等不利影响,保持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双边贸易额达4.2万亿元,中国保持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继续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这充分反映出中欧贸易较强的韧性和活力。

束珏婷说,“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这将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更多中国正能量,也将为中欧深化经贸合作注入新的动力。我们愿与欧方共享发展机遇,积极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促进中欧经贸合作健康稳定发展。”

支持各地围绕重点产业链招商引资

当日,有提问称,在前不久介绍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提到将加大力度稳外资,推动一批重点外资项目落地。该项工作有何进展?

中新网报道,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外贸外资协调机制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进一步细化、强化重点外资项目服务保障措施,前期、在建、投产项目压茬推进,总体进展良好。

束珏婷称,近期,专班按照突出抓龙头外资企业和项目、突出抓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突出抓制造业引资、突出抓技术创新原则,会同各地方和相关部门,滚动形成新一批重点外资项目清单,并在此基础上推出制造业领域标志性外资项目。

束珏婷强调,制造业领域标志性外资项目投资者主要为世界500强企业,集中在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十四五”重点发展产业,技术先进,带动作用强。抓好制造业领域标志性项目的落地建设,有利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外资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中的积极作用,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

下一步,束珏婷表示,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将围绕新一批重点项目特别是制造业领域标志性外资项目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全流程跟踪服务。会同各地专班协调联动,对项目提供从签约、建设、投产到达产的全程服务保障,加快前期项目行政许可办理速度,做好在建项目工程建设保障,争取更多项目早日落地建设运营。

二是强化全方位要素保障。将会同各相关部门、各地方从国家和省级层面加强统筹,在用地、能耗、融资、人员出入境等方面予以重点保障。

三是强化新项目储备。进一步加大项目招引力度,支持各地围绕重点产业链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推介,推动达成更多投资意向,确保新增项目“活水”源源不断。

将努力保持外贸运行在合理区间

发布会上,有记者问:以美元计价的9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速进一步放缓,请问对于四季度中国进出口形势如何判断?

商务部网站报道,束珏婷表示,今年以来,商务部与各地方、各部门密切配合,广大外贸企业迎难而上,努力克服多种不利因素冲击,中国外贸展现较强的韧性与活力。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规模达31.1万亿元,同比增长9.9%。货物与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2%,拉动GDP增长1个百分点,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作出积极贡献。

束珏婷表示,展望四季度,随着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增长动能减弱,外贸发展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性仍在增加,外需增长放缓的风险加大。世贸组织数据显示,全球货物贸易出口增速由今年一季度的19.5%下降至二季度的16.6%。一些主要经济体通胀高企,加之商品库存处于高位,进口需求被进一步抑制。

尽管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中国外贸稳定增长仍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下半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部署加大稳经济稳外贸力度,各项支持政策陆续出台并落地见效。各地也及时推出了务实管用的配套措施。

束珏婷表示,综合看,中国外贸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外贸企业履约、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与全球市场的贸易往来更加紧密。我们将努力保持外贸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全年保稳提质目标,继续为国民经济恢复向好作出积极贡献。

愿努力达到CPTPP规则标准

束珏婷介绍,2021年9月16日,中国正式提出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国内外反响积极,认为这是中国在新时代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目前,我们正按照CPTPP加入程序,与各成员进行接触、沟通和磋商。

综合央视新闻、中新社报道,束珏婷表示,CPTPP是高标准国际经贸协定,内容非常广泛。协定的高标准内容与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努力方向一致。加入CPTPP有利于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提升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推进深层次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也有助于CPTPP成员拓展在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市场,扩大对华经贸合作。

束珏婷说,“为积极推动加入进程,中方已就协定案文规则进行了充分、全面和深入的研究评估,梳理了加入CPTPP可能需要采取的改革举措和修改的法律法规。我们愿通过持续深化改革,努力全面达到CPTPP规则标准,并在市场准入领域作出超过中方现有缔约实践的高水平开放承诺。中方愿与各方共同努力,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复苏作出积极贡献。”

目前中国共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9个自由贸易协定。除加入CPTPP外,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的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中。

此前,有分析指出,中国一直秉承多边主义、开放姿态。在继续坚定支持以WTO为代表的多边合作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各种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坚持走高质量发展、制度型开放的道路。继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之后,中国又正式申请加入CPTPP,在参与全球多边经贸治理、推动亚太区域合作升级方面迈出重要的一步。

第五届进博会处于冲刺阶段

束珏婷介绍,今年是进博会5周年。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5年来,进博会充分发挥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作用,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高水平开放的载体、多边主义的舞台。进博会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国际社会提供重要的国际公共产品,为全球经济恢复发展积极贡献力量,赢得了海内外广泛赞誉,真正办成了“不一般”的国际经贸盛会。

央视新闻报道,束珏婷表示,第五届进博会是中共二十大后中国举办的首场重大国际展会。目前,企业展、虹桥论坛、国家展、人文交流和配套活动等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其中,企业商业展将有来自世界各国的优质企业携大量“高精尖”展品参展,同时聚焦技术装备展区,首次上线“数字进博”平台。特别是今年新设“中国这十年——对外开放成就展”综合展示区,充分展示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对外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虹桥论坛方面,将继续举办主论坛、“RCEP与更高水平开放”高层论坛,发布《世界开放报告2022》及最新世界开放指数,并举办多场论坛。线上国家展已于10月24日开始试运行,数字技术应用成为亮点。配套活动和人文交流活动也有诸多创新升级之处。

束珏婷表示,“第五届进博会已处于开幕前最后冲刺阶段。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全力以赴抓实抓细各项筹备工作,确保本届进博会圆满成功。”

据了解,近日,第五届进博会展品入境迎来通关高峰,搭建布展工作正式启动,线上国家展开始试运行。

中国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运营中心高级经理冯剑辉表示,整个展台的搭建工作将于10月31日左右基本完成。11月1日、2日进入展品的布置阶段。

免责声明:文章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010-67800234)删除。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分享到

公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