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总署:持续推动通关便利化、提高中欧班列运输时效
北京光明网报道,时效是中欧班列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中欧班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18日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中欧班列发展报告(2021)》有关情况举行的发布会上,中国海关总署监管司副司长夏俊介绍到,海关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和促进中欧班列发展,推动通关便利化,近年来的主要工作有:
出台支持中欧班列发展的十条措施。其中包括支持企业自主选择通关模式、支持开展舱单归并减少报关次数降低报关成本、支持中欧班列开展内外贸货物混编运输、支持以铁路运输为纽带的多式联运业务开展多程转关、加强非侵入式查验设备的配备和应用提高查验效率等,促进中欧班列发展和通关便利。
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提高作业效率。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广应用铁路舱单、铁路运输工具管理系统,实现海关与铁路部门信息交互全程无纸化,减少企业需派员到现场递单、海关人工审核确认等纸质作业环节,提高铁路口岸通关作业效率。
积极支持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海关会同铁路部门推动实施铁路进出境快速通关业务模式,提高中欧班列境内段转关运输通行效率和便利化水平,首票出境快通业务、首票进境快通业务分别在乌鲁木齐、重庆落地实施。同时,海关积极加强与财政部、税务总局的协作配合,推动以西安国际港务区铁路场站为启运港,新疆阿拉山口、霍尔果斯铁路口岸为离境港的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落地实施,增强集结中心功能。
“下一步,海关将继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持续做好中欧班列监管服务工作,促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夏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