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发展和安全 让跨境投资合作更加平稳有序
《“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第十一章第三节明确提出,要防范跨境投资合作风险。商务部将防范利用外资风险,健全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对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外商投资开展安全审查。稳妥有序推进对外开放,对率先实施灵活开放政策的主要地区和先行先试扩大开放的主要领域,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防范对外投资合作风险,提升“一带一路”风险防控能力。引导企业加强合规管理,规范海外经营行为。加强海外利益保护和风险预警。推动与有关国家商签投资保护协定。健全重点项目建设事前量化评估、事中监测、事后评审机制。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国际投资室主任高凌云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跨境投资合作是风险多发领域,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风险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专设“防范跨境投资合作风险”一节,聚焦中国“十四五”规划关于统筹发展与安全的要求如何在投资领域落实,从“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方面防范跨境投资合作风险。其中包括“稳妥有序推进对外开放,对率先实施灵活开放政策的主要地区和先行先试扩大开放的主要领域,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稳妥有序’四个字强调了在推进过程中要把防范风险放在首位。”高凌云说。
商务部研究院美洲与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周密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近年来,中国的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都显示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成为全球跨境投资的重要参与方。经验表明,企业在参与跨境投资的过程中可以深入参与全球竞争,把握市场机会。
事实也正是如此。“十三五”期间,中国跨境投资实现重大突破--不仅引资规模稳步增长,从2015年的1356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1493亿美元,位居全球前列,引资质量也不断提高,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明显提升;外商投资法出台,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面实施,营商环境国际排名大幅提升;对外投资合作有序发展,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329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投资国,对外投资方式不断创新,承包工程加快转型,一批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球产业布局持续优化。
但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双向投资的过程中也需面对更多的不确定因素。此外,由于分工日益精细,企业间的利益和成本联系更为密切,一旦出现较大风险,其传播速度和冲击程度都更快和更深。
周密认为,《规划》针对未来五年全球经贸合作的态势进行预判,据此提出在保持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的同时,合理采取措施有条不紊地防范外部风险对中国市场的过度冲击。这不仅对相关地区和行业有着重要意义,也是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必要条件。从全球来看,无论是欧美等发达经济体,还是一些发展中经济体,都在加强制度性安排,防范因外商投资带来的风险。中国遵循国际惯例,建立健全适合本国国情、操作性强的安全审查模式,能够在约束企业投资活动的同时释放重要信号,引导市场良性发展。
周密进一步表示,中国企业开展跨境投资合作比发达国家企业晚,大多数企业能够以虚心的态度、谨慎的行动熟悉和适应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尽管如此,跨境投资合作的风险仍然有增无减,企业在应对风险时依旧缺乏经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欢迎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外国投资者,助其增强基础设施,提升产业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但由于各国国情和政策法规体系有着明显差异,加之全球环境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多轨复苏现象突出,中国企业开展对外投资更需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增强对风险的防范和把控能力。“‘十四五’期间,相信中国能够发挥各方力量,形成有效配合,在保护企业海外利益的同时为东道国和国际社会提供更为稳定的复苏动力,促进‘后疫情时代’各方经济平衡复苏,在发展的同时减少对气候的影响,并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各方的力量。”周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