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农业合作走深走实
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伴随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旗舰项目中巴经济走廊项目正在继续乘风破浪,砥砺前行。走廊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工程项目的有序推进,中巴两国都有在各领域内的深化合作方兴未艾。我们今天重点要讨论未来中巴农业合作的前景。
尽管双方在多个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但在中巴农业合作目前仍处于初期阶段,未来中国与巴基斯坦在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及贸易等领域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很大。
农业是巴经济的生命线,巴基斯坦农业产值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8.5%左右。巴劳动力、土地等农业生产要素相对丰富且成本低廉。巴基斯坦土地资源丰富,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0%左右,人均耕地面积是中国的两倍,处于劳动年龄的青壮年人口比例较大,人口红利十分突出。但不容否认的是,与中国相比,巴基斯坦农业现阶段整体水平偏低。在良种运用、农业先进技术推广方面发展比较缓慢,农业灌溉设施十分落后,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主要农作物以及畜牧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粗放,集约经营能力差,农产品单产水平和产量都比较低,巴基斯坦小麦、水稻、大豆单产水平仅为中国的50%左右。
中国在农业科技、机械化水平和水利设施建设方面具备明显优势。2019年,科技对中国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59.2%,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70%。与此同时,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不断推进,良种覆盖率大幅提高。当然我们要从中长期来看,巴基斯坦经济发展潜力较大,未来双方在农业科技、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贸易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前景较好。在农业科技合作方面,巴基斯坦的良种技术、生产管理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均需要带动与提升。中、巴双方可充分利用各自的优秀种质资源,加强小麦、水稻、油籽、甘蔗等新品种培育的合作研究,并向巴基斯坦输出中国部分适合巴基斯坦生长的粮、棉、油、糖等高产品种;开展中巴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牲畜养殖管理技术、干旱和洪涝灾害应对等方面的技术交流,同时中国需要帮助巴基斯坦促进农田小水利设施改造和建设、滴灌技术和设备方面的合作。未来,两国可以将重点放在谷物,畜产品,蔬菜等农产品的初级加工以及产品多样化供应方面的合作上。中巴双方可以利用巴基斯坦在南亚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加工出口。当然中国需要适度增加从巴基斯坦的谷物进口规模,尤其是水产品和坚果的进口规模可进一步扩大,另外,对巴基斯坦谷物进口税率也需要进一步降低,尽可能与东盟国家的进口税率相匹配。
我们再具体谈一谈中巴两国农业板块,首先中方可以为巴方提供农作物种子的研发和农业种植技术,其次,中方可以向巴基斯坦提供农业机械和化肥、农药。农业种植技术支持对巴基斯坦非常关键,这是巴基斯坦农业能否彻底翻身的关键。巴基斯坦属于传统的种植技术和种植模式。在旁遮普省,普遍采用的是漫灌的形式,而中国的节水滴灌是农业现代化的趋势所在,中国能帮助巴基斯坦节约水资源,同时高效利用水资源。那么如何将中国农业企业带入巴基斯坦哪。一些专家认为,中国未来对巴基斯坦的农业投资可集中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如可以利用巴基斯坦的原料做进一步的深加工。比如小麦、大米、土豆,芒果、柑橘、香蕉等,加工成深加工的食品,这些加工后的农产品,可以返销中国并销售到中东地区。
还需要指出的是,中巴经济走廊正在推动巴基斯坦工农业发展,提振巴基斯坦经济,同时也将促进巴基斯坦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为扩大农业领域的合作创造更多就业和投资机会,一个值得庆幸的事是,新冠疫情没有对中巴经济走廊项目造成影响,没有一个项目停工。而巴基斯坦的交通基础设施和港口建设正在为巴基斯坦农业发展与中巴农业合作产生积极效益和提供便利。可以想象,未来巴基斯坦农业生产将会因中巴经济走廊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大大提高效率、减少运输成本,增加出口途径。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本报特约撰稿人 周戎